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较难
  • 浏览 21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还有始终保持对海洋的支配权,国内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十分方便。
——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是一个技术变革过程,而新技术在发明及推广过程中,主要关注点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很少考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工业化时期的英国,追求财富成为一种时尚,“社会各阶层都被卷进这股洪流”。当人们关注生产及其带来的财富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却被人们普遍忽视了。由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自由放任”理论,在工业化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重要影响力。“自由放任”后来发展成“放任自流”,于是不可避免地引出许多问题。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三  1962年,美国科学家卡逊的名著《寂静的春天》,拉开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序幕。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宣判了高增长、高消费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死刑”。同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了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保障。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渐成为了全人类的共识。
——《生态文明历史演进过程》
(1)材料一中工业革命的“种子”指的是什么?据所学知识,概括“种子”在英国能够成长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的措施,应该怎样评价这些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