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玉楼春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绉波纹迎客棹①。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②,肯爱千金轻一笑③。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①彀(hú):绉纱类的丝织物。绉:皱纹似的纱。棹:船浆,代指船。②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生于水面。 ③李商隐《写意》:“日向花间留晚照。”“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的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浣 溪 沙苏 轼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夏日西斋书事司马光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古诗,完成后面问题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请梳理这首叙事诗的行文脉络,分为几解?并概括其内容。答: 请简析秦罗敷这个“好女”形象。答: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