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虽有佳肴》,完成问题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4)是故古之王者( ) 翻译下列句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读了这两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认识
吴汉传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下列句中的“之”与“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今日封侯之秋 秋: ②公转营迫之 迫: ③汉悉兵迎战 悉: ④或多惶惧 或: 翻译下列句子。⑴及得召见,遂见亲信。⑵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文言文阅读阅读《伤仲永》,完成后面的问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1)仲永生五年,未尝( )识书具 (2) 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3)稍稍( )宾客其父 (4) 不能称( )前时之闻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句子翻译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仲永小时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体现在哪三件事上?摘录文段中语句回答。对于仲永才华衰竭的原因,你怎么看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链接】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③吴既赦越 ④与百姓同其劳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傅 说 举 于 版 筑 之 间 。翻译下列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女忘会稽之耻邪? 选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链接短文中的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八则》(乙)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①,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③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④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⑤,”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注:①至道:最好的道理。②困:不通,理解不了。③自反:反省自己。④强:勉励。 ⑤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不耻下问 ( ) (2)学而不厌( )(3)有佳肴 ( ) (4)教学相长( )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停顿。知 不 足 然 后 能 自 反 也 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甲文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乙文中主要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你有何启示?结合选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段[甲]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把酒问青天 ④但愿人长久: 翻译下列句子:(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用原文句子填空:[乙]文中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是: [甲]文中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两篇文章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