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图,然后回答问题: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这次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2点原因,4分)(2)图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这次战争中国战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3点原因,6分)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苏州、常州)熟,天下足。”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具体变化?(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二: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 孙中山(1)材料一中的“新科进士”是通过什么制度选拔出来的?唐太宗完善该制度上有什么举措?(2)材料二中提到的制度在历史上有什么积极的影响?(3)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该制度在世界上有什么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1)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图二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2)材料二记载的官制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现选取部分史实,对此作一简要梳理。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材料四:“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1)材料一中的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曾经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请问他是谁?(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在位时曾对儒家学说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在位时采纳了儒生董仲舒的什么建议?(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推行了什么举措?(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5)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有什么共同目的?(6)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们坚定不移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胡锦涛在国庆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材料二 (3)左图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在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4)右图反映了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哪一重大外交成就?同时期,我国还取得了哪些重大外交成就(任举两例)?(5)2001年我国在上海承办了哪次重要国际会议?你认为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