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上下文,分析第(4)段中母亲说话“吞吞吐吐”,并指责父亲“胡说八道”的原因是什么?第(7)段写母亲眼见穷水手于勒浑身哆嗦,但她为什么还要让父亲去跟船长打听证实一下?联系全文分析第(11)段“母亲突然暴怒”的原因是什么。(2分) 并指出(2)(4)(6)(7)(11)段是对母亲哪方面的刻画描写(2分),从中你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特征。第(15)段中加点的“亲”字可否去掉?为什么?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二)地震与海啸的关系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请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海啸”?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请从说明方法使用方面来分析其有什么作用?(4分)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4分)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一)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①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人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②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后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有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豫之惑,瑟瑟缩缩的。③满月的日子,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熄灯睡了。④大约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⑤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⑥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盛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⑦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拋在凡尘的情景呢。在那个时刻,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慑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请结合全文说说“美景,总在半梦半醒”美在哪里呢?请简要概括。(6分)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①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人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②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请揣摩作者第二段写“冬春之交的月光”的作用。(3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作者借月亮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 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花边饺子积雪草 那年冬天,由于我的错误,致使公司的一单生意受到损失,我被老板炒了。工作没多久的我,每次发薪不是添置衣物,就是和朋友一起去撮一顿,久而久之,竟成了习惯,所以口袋里并没有什么积蓄,我只好拎着东西,像落魄的浪子,厚着脸皮回到父母家里。 父母没说什么,但我还是隐隐感觉到空气中流动着的压力。①父亲一支接一支地吸烟,皱着眉头不说话。母亲忙里忙外打扫房子,蒸年糕,蒸豆包,置办过年用的东西。唯有我,像个局外人一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看书。 想想这些年,父母也挺不容易,他们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凭着那点少得可怜的工资供我念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曾经拍着胸脯跟他们保证:毕业后,我一定会让你们的日子过得滋润些。言犹在耳,我却转眼就抽了自己的耳光,想想都有些脸红,所以他们有理由怒我的不争,有理由给我脸色看。 看着别人喜气洋洋过大年,我却没有什么心情。父亲贴春联,母亲煮饺子。②热气腾腾的饺子像一只只肥嘟嘟的小胖猪,在滚水中打了几个转,被母亲捞到盘子里,端到桌子上。如果是平常,我早就迫不及待地开吃了,这会儿,却因为无望的前途,美味也难以诱惑我。 母亲强行把我拉到桌边,乐呵呵地说:“发生了天大的事情也得吃饭啊,更何况只是丢了工作,没什么了不起的。”父亲也随声附和:“吃饺子,吃饺子,饺子就酒,越吃越有。” 我当然没好意思和父亲对饮,拿起筷子,勉强吃了一个饺子,牙竟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吐出来一枚面值一角的硬币。我一下子忘记了糟糕的心情,兴奋地说:“我吃到钱了!” 在我们老家,新年的第一顿饺子,会包一枚硬币在饺子里,谁吃到了,说明谁的运气好,财源滚滚。这几年,都说硬币上有细菌,包硬币的习惯早已成为小时候的记忆,可是母亲看到我心情不爽,竟然把硬币用开水煮过,包在饺子里,让我重温儿时的喜悦。眼泪瞬间润湿了我的眼睛,谁说父母不爱我?他们为了鼓励我重新飞翔,竟然想出了如此笨拙的办法。 和着泪水,我又吃了第二只饺子,第三只饺子…… 第二只饺子里包着豆腐,寓意新的一年里幸福美满快乐! 第三只饺子里包着年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 每一只饺子,母亲都做了记号,捏了花边,以区别于其他饺子,所以我能恰到好处地吃到硬币,吃到豆腐,吃到年糕,一口一口,和着泪水。这哪里是饺子,分明是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关切之情和殷殷期望!我没有理由再消沉下去,没有理由躲在父母的翅膀下没完没了地舔舐伤口,重新开始是我唯一的选择。(选自《中学生学习报》2010年第七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作的故事。请从文中画线的①②处两句话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如果多答,只批阅前一题。①父亲一支接一支地吸烟,皱着眉头不说话。答: ②热气腾腾的饺子像一只只肥嘟嘟的小胖猪,在滚水中打了几个转。答: 意志消沉的“我”,为什么在吃到了第一个饺子后竟然兴奋起来?请你说说用“花边饺子”做标题的含义。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山就这么高仲利民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地闲情逸致啊!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选自《大阅读》2010年5月,有改动)划线句“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他”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划线词,指出其表达效果(任做一题,如果都做,只批阅前一题)。(1) 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答: (2)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答: 文章的最后一段“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联系上下文,发挥你的想像,将“他”此时决定如何回校好好读书的心理表达出来。文中的父亲用与儿子比赛爬山的方法,让儿子明白了怎样去战胜困难。你遇到困难时,你的父母是如何帮助你解决的?请与出具体事例,并作适当分析。
现代文阅读三十年的重量余秋雨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壅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愣愣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③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时我们自修课的督课教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生造诣,即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言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言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⑤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教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教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教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目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⑥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十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划,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多年的岁月都刻穿了。⑦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是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⑧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甜酸苦辣给你。⑨在你面前,为你代笔,我们头上的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超越时空的人间至情。⑩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和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稚拙( ) 镌刻( ) 心扉( ) 奢侈( )在第一自然段中“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作者意欲说明什么?在第四自然段中记叙了什么事?从中表现了穆尼老师怎样的品质?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文章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这种形式的文章,前后往往会有提示性的语句使其衔接过渡自然。本文的提示性语句是什么,抄写下来。 (3分)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句子。“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如何理解第9自然段中的“感悟到某种超越时空的人间至情”?三十年的重量”指的是什么,是镌刻于老师心扉三十年的那份稚拙的“涂划”,还是饱含学生三十年酸甜苦辣的那份精美的“复制”……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