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困难
  • 浏览 180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关中大老碗
关中有不少古东西,比如大老碗。过去关中人家,锅碗瓢盆之外,每家几乎都有几只大老碗。有的人家日子凄惶,仅有的一只大老碗可能很“老”了,磕得豁豁牙牙,吃起饭来甚至挂口,但这只老碗还是不能丢,因为它是这个家庭的代表性餐具。
关中人吃饭爱用大老碗,和关中的            以及          有关。关中曾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神农氏后稷曾在此教民稼穑。而“天府之国”的称谓,最早是指关中地区。食物丰饶了,盛装食物的碗,自然也就不会小气。大大的老碗,装满饭食,一碗吃饱,也就省去了小碗来回添加的麻烦。关中人吃饭爱用大老碗,也和关中的民风民情有关。关中土地辽阔,民风淳朴,民情豪爽而耿直。表现在吃饭上,就有一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秉性。所以,大老碗就成了关中人的最爱了。过去,关中的长辈人吃饭要用老碗;而成年人,不管男女,也都习惯用老碗;至于娃娃,因为饭量和力气有限,只能用较小的碗了。不过,一旦看到了小娃端老碗的景象,大人们往往就要大加夸赞,说这个娃以后能“咥活(指能干成大事)”,是“关中楞娃生胚子”的料。当然,小娃如果能“端老碗吃饭了”,也就说明娃娃长大了,这是长辈的期望和惊喜。
关中的大老碗,多是耀州窑烧出的粗瓷碗。“耀州窑”位于渭北铜川的黄堡镇,始于唐代,北宋末最为兴盛,是北方青瓷的代表,曾为朝廷烧造过“贡瓷”。其烧制的青花大瓷碗,碗体硕大,碗底足径却显得很小,并且在外壁上有两圈凸棱,便于人们单手端稳抓牢,关中人称之为“把把老碗”。陕西八大怪之一——“面条像裤带”,而这种“把把老碗”正是吃这种裤带面的正宗餐具。老碗的碗有多大?贾平凹在其一篇文章中曾经说到,山里人吃饭蹲在门口,端一只“碗比头大”的饭碗,吃的时候“碗也摇,头也摇”。关中还有一种老碗,造型是锥体,口大底小,瓷很粗,碗楞很宽。有的人家不小心打破了碗,却舍不得扔,便要请箍碗匠来箍碗。箍碗匠用金刚钻搭上清油,在碗破裂的两边钻好细眼,然后用事先做好的铁扒子钉上,钩平尖头,然后用油泥抹实裂缝的钉眼处,老碗就又可以用了。
“大、重、厚、笨”的关中老碗,外表看起来愣头愣脑,可骨子里也饱含着朴实憨厚。外地人到西安吃羊肉泡馍,一看那只大老碗就先要惊叹一声:“哇,这么大的碗!”关中的碗大,是因为关中人的度量就大,度量大,包容自然就大。汉唐时期,关中的长安就已经是“纳四海宾朋,融八方来客”,千年积淀的风气——大气、厚重、融合和交流,在这一只关中的“大老碗”里,得到了充分的交汇和融和。
关中大老碗,奠定了关中人的基本性格,辈辈相传的大老碗,传承着关中人的性格密码,而关中人的审美特征,比如简约、凝重、大气与深沉厚重,其实也都和这只关中大老碗紧密相关。这就是在各种精巧餐具方便生活的当下,关中人仍不愿遗弃大老碗的个中原因。
依据文章相关内容,在第二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请依据原文内容,简要说明什么是“把把老碗”?
在各种精巧餐具方便生活的当下,关中人仍不愿意遗弃大老碗的原因是什么?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大老碗是关中家庭的代表性餐具,锅碗瓢盆之外,每家必备。即使被磕得豁豁牙牙,人们也不会丢弃它。
B.关中人都习惯用老碗吃饭,大人们往往会夸赞小孩子端老碗的景象,因为这说明娃娃的饭量大,有力气,能干活了。
C.大老碗若被打破,人们会请箍碗匠用金刚钻搭上清油,钻眼,钉铁扒子,再用油泥抹实裂缝,老碗便又可用。
D.关中大老碗虽然看起来大、重、厚、笨,但它的“大”却体现着关中人的大度量,体现着长安城大气、厚重、融合的风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关中大老碗关中有不少古东西,比如大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