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较易
  • 浏览 7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一身傲骨朱东润
朱东润常言:“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傲骨。”了解他的人知道,他不只是说说而已。文革初期,朱东润是复旦大学第一批被揪出批斗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不过他的回答则是:“我嘛,‘权威’勉强算一个,‘反动’嘛,则未必。”随着批斗逐渐升级,朱东润遭遇的折磨亦更加厉害。有一次,一个造反派头头率领几个红卫兵抓朱东润“杀头”示众,他们找到一把日本战刀,两人揿头压肩,两人用军刀当锯子拉颈项。幸亏战刀年久生锈,头才没掉下。他们还恶狠狠地问:“你是什么东西?”他们原以为这次朱东润一定会求饶,承认自己是牛鬼蛇神反动分子。不料,朱东润却昂然抬头说道:“我是中文系系主任!”朱东润是如此坚贞不屈,以至于当时批斗者中有人喊“砸朱东润的傲骨”。
朱东润一身傲骨,自信且自负,在复旦是出了名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转述过一个有关朱东润先生的故事,说的是朱先生曾作学术报告谈传记文学,认为世界上只有三部传记作品是值得一读的,一部是英国包斯威尔的《约翰逊传》,一部是法国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还有一部就是他自己的《张居正大传》。
朱东润完全有理由如此自负,因为他是我国公认的现代传记文学的拓荒者。他把自己的《张居正大传》列为世上最好的三部传记作品之一,而世人则赞誉《张居正大传》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除了《张居正大传》外,朱东润一生还著有《陈子龙及其时代》《杜甫叙论》《陆游传》《梅尧臣传》《李方舟传》《元好问传》等。
朱东润在开创现代传记文学写作体例时,曾强调,除了文学性,传记文学首要的是真实。他说:“传记文学是文学,同时也是史。因为传记文学是史,所以在记载方面,应当追求真相,和小说家那一番凭空结构的作风,绝不相同。”这一原则,在他的第一部传记作品《张居正大传》中得到了坚决贯彻,所有的事实,都经过极其详密的考证,做到了“信而有证”。
72岁那年,朱东润却完全违背了自己曾经定下的传记文学标准,他竟然把洋洋洒洒一篇大作,献给了一个虚构的名叫“李方舟”的平凡女子。不过,批评家并没有就此责难他。因为,这是一本献给他爱妻的作品。当朱东润被当做反动学术权威后,他的妻子邹莲舫女士因不堪精神与疾病的双重折磨自杀身亡。朱东润把对这名温柔贤淑、刚强果断、为丈夫和子女奉献了一生的家庭妇女的思念,寄托于“李方舟”。他在《李方舟传》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书是在惊涛骇浪中写成的,但是我的心境却是平静的,因为我相信人类无论受到什么样的遭遇,总会找到一条前进的道路。”
向前进,道路是曲折的,光明依然在前。朱东润对此深信不疑。他在抗战困难时期完成的《张居正大传》一书最后写道:整个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时,总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赫一些,有的暗淡一些。但是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是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也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前进呵,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
历经清王朝的覆灭、民国、抗战、解放、文革等政局的变迁,朱东润始终向往光明,执着进步。1979年,已至耄耋之年的朱东润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做到了“永远前进”。上世纪80年代批判周扬时,报社记者问及他对周扬的评价以及对异化问题的看法,朱东润的回答总是那么一句:“我活到现在90岁了,相信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
朱东润曾希望人们在他死后能说一句“我国传记文学家朱东润死了”,如此足矣。不过,在他逝世后,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朱东润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和书法家。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朱东润的“一身傲骨”,既表现在“文革”期间备受折磨时的无畏和坚贞不屈,也表现在他在传记文学写作上的自信与自负上。
B.第二段引述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转述过的一个有关朱东润先生的故事,是为了表现朱东润的自负,丰富文章内容。
C.朱东润是我们现代传记文学的开拓者,他创作的第一部传记作品《张居正大传》是使他引以为豪,也是得到世人公认的作品。
D.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既是文学,同时也是历史,所以在记载方面,应当追求真相,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到“信而有证”。

E.本文叙述了朱东润在教育、传记文学、文学史和书法等各个领域的主要经历,突出表现他对“未是光明”的坚定信念。
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
文章最后一段说:“朱东润曾希望人们在他死后能说一句‘我国传记文学家朱东润死了’,如此足矣。”如何理解朱东润这一愿望?请简要分析。
朱东润在为人和为学等方面的表现,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一身傲骨朱东润朱东润常言: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