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时间,小明喜欢上网看新闻,发表看法,请你也一起来探究。新闻:《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相关链接: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1)《纲要》的内容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方面的保护?(2)请你分析国家为什么要釆取这项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论坛的开放、博客的普及、微博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世界进入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人人都有“麦克风”,绝不等于人人都可以“乱放风”。2013年,我国重拳打击网络谣言出,“秦火火”、“立二拆四”、傅学胜及以“网络反腐维权斗士”、“网络知名爆料人”自称的周禄宝等多名长期造谣生事之人均受到法律的惩处。(1)请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为什么说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2)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让“扶不扶”这个原本不需讨论的问题,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2014年的央视春晚的小品《扶不扶》结尾那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引人深思。 “扶不扶”是一个风向标,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对此,同学甲说:“扶不扶”本就不是选择题,人倒了,必须得扶!同学乙说:不扶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深层原因。请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注:若两个观点都回答的,按第一个答案给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文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有了汉字,中华民族才有了辉煌璀璨的唐诗宋词元曲汉章,才有了汪洋恣肆、或奔放或内敛的书法艺术,才有了记载正朔交替、王朝变迁的百家史册;有了汉字,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才有所寄托与依归,数千年的文明才得以薪火相传。然而,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汉字书写的水平却越来越退化,提笔忘字甚至错别字频现已是寻常事。2013年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飙超《中国好声音》,荣登微博话题榜榜首。很多似乎惯常的汉字让观众连连出错,那些佶屈聱牙的字词让人们骇然发现,自己似乎早已远离了传统。(1)汉字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2)简述中华文化的影响,结合材料阐明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十八大之后,“中国梦”已成为我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然而,要把梦想变为现实,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1)概述材料一反映的信息。(2)从国内形势分析“中国梦”的实现为什么任重而道远?写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的方向和道路。
材料一: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文中,“公平”一词共出现了20次,引人瞩目。“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频繁出现的“公平”,清晰勾画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走向,让人们期待。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据报道,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特别是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制约着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真正让人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是一件鼓腰包、顺民心的要紧事。(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文中,为什么反复强调“公平”?请举例说明。 (2)你认为应怎样进行收入分配,才能更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