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⑴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⑵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方法提纯A;⑶t2℃时,在100g水中放入 克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⑷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氨气(NH3)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部分微观示意图。(1)表示2个氧分子的化学符号是 。氨气是由 种元素组成,将其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常用的化学肥料,该溶液属于 肥(填“氮”、“磷”或“钾”)。(2)写出上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3)该反应的微观过程Ⅰ是表示:氧分子和氨气分子分解为氮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过程Ⅱ是表示 。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探究物质组成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Ⅰ.仪器①的名称是 ,仪器②的名称是 。Ⅱ.在A装置中加入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Ⅲ.为了验证某混合气体是由H2、CO和H2O(气体)组成,设计上述实验,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 ;证明有一氧化碳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会导致 。Ⅳ.下列装置中能制取二氧化碳,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但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同的装置是 。
某小组在探究铁、铜、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三个实验(所用金属的形状与大小和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①通过实验Ⅰ和Ⅱ可比较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你认为他们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实验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观察到实验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③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够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小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实现了探究目的。他们的实验:金属X、Y溶液分别是 。
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②40℃时,将20g水配成氢氧化钠饱和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克。若将40℃时422克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稀释为20%的溶液,需加水⒁克。③80℃时含有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中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④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 此时甲乙两杯溶液中 。A.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与乙的相同B.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的C.甲的溶质的质量小于乙的 D.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下图是我们研究常见物质组成、性质的几个实验:①实验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2: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化合物。③CO2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其反应,设计实验3。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了,其原理是利用 。有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若用检验生成物的方法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所用的试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