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初,为响应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使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
正如图中所示,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和成功发射了“神五”、“神六”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之后,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进行关键技术试验,深化月球科学探测。航空界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此之后,我国还将通过多次发射,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1)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除了科学技术以外还有哪些?其中科学技术属于什么要素?(2)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20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2周年,深圳等设立经济特区30周年。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同时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材料二:我国一位领导人讲过一个“乘除法”的理论: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上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只要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请结合所学经济知识回答:(1)上述材料揭示了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概括这一发展观的具体含义。(2)近年来,我国政府为落实这一发展观,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请根据这一理念概括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并举出一实例。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古往今来,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失败的教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鄱阳湖见证了人类理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江西由于山区毁林种粮,导致河道淤积,全流域通航里程锐减,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湖泊功能下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痛定思痛,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将河流上游丘陵地区列为重点,使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增长了近1倍,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5100平方公里。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则将此项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
某县地处山区,县政府为增加全县财政收入和农民的收入,决定把发展烟叶生产作为一个突破口,决定在全县种植2万亩白肋烟,并把种植任务分到各乡镇。甲乡地处二高山,适宜种烟,农民也愿意种烟,但县里为了照顾各乡镇,也只分配了平均的种植任务,这个乡镇的领导,根据农民的要求,适当增加了烟叶的种植面积,农民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乙乡地处低山的平地,土地中含水量很高,不适宜种植烟叶,但这个乡的领导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种烟任务,强行规定农民必须种烟,有的农民不愿种烟,在水改旱的地里悄悄种上了玉米,当乡干部检查发现后,硬将玉米苗拔掉,命令农民重新种上烟苗,由于种烟时令已过,加之土地含水太多,烟苗长不高,产量很低。造成农民既无粮吃,又无经济收入的局面,农民怨声载道。从哲学唯物论的角度反思这两乡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60分)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多民族统一和睦的大家庭。材料三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应该说西部大开发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6)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材料四 据统计,我国“八七”扶贫期间,全国共有国家重点贫困县592个,其中,少数民族县达257个,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对贫团人数占全国总数的36.5%。胡锦涛同志多次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运用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知识,谈谈应该怎样推动西南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