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困难
  • 浏览 2073

材料一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家)
资本
(千元)
设厂数(家)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家)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 196
103
28 000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约(万)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815
936
4774
3 792
江苏
149
1139
1288
12678
2588
安徽
 
386
386
468
1622
湖北
17
515
532
679
3414
云南
 
 
 
 
932
贵州
 
17
17
0606
966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前一种“组织方式”的根本弊端,并概括其弊端的主要表现。以后一种“组织方式”为开端,我国的经济体制做出了怎样的政策调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年代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资本(千元)设厂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