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或示意图等)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1 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 图2 欧洲联盟成员国示意图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国家、地区和世界格局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一 满蒙与帝国的国防和国民经济生活具有很深的特殊关系……这里形成了帝国国防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单纯地使用外交的和平手段,归根结底不能达到解决满蒙问题之目的。——板垣征四郎《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材料二 中华民国东北边防之一队,在沈阳西北侧北大营附近,炸破我南满铁路,驱其作威,贸然袭击日本守备队。是彼开始敌对行动,甘为祸首。 ——1931年9月20日《日本司令官布告》 材料三 9月18日,北大营中国军队,将柳条湖之南满铁路之轨炸毁,我演习中之士兵反击驱逐之……我接到报告,时间仓促,不能向东京请示发出必要命令,但在发令之前,我军已施攻击,关东军旋即全部动员。 ——本庄繁遗书材料四 据南满铁路木村理事:满铁公司闻柳条湖铁轨被炸,拟往修理,而为关东军所止。综合各方面情况,此次事变当是日本军人所策划。——《东京审判证件》第181号请完成:(1)据材料一,板垣征四郎认为“满蒙”与“帝国”之间有何特殊关系?他鼓吹用什手段来解决满蒙问题?⑵、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矛盾?这说明了什么? ⑶、据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人口一半以上是农奴。农奴每周被迫在领主的庄园内无偿劳动三四天,然后才能利用其他时间耕种自己的少得可怜的份地,还要承担很重的赋税。 《简明世界通史》材料二 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农民有权利赎买他们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宣言为了加强对改变后农民的控制。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旧有的农民村社中,实行连环保。村社在名义上由农民选举公职人员,实行“自治”,但又规定村社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地主有权否决村社的任何决议,有权要求撤换村社公职人员。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 改革后,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贫富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阶级分化,农村中分化出一些资本家性质的农业经营者,他们用多种方式积累资本,添置新式农具,购置耕地,雇佣大批劳动力,发展资本主义农业。(1)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861改革后的俄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上述变化对俄国社会近代化有何重大影响?材料四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增加了35倍多。《世界近现代史》(3)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漠北的突厥、铁勒等部民众向唐太宗说:“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所知诣父母。” ——《资治通鉴》卷一九三材料二 正是在贞观年间,玄奘法师赴印度求法17年,载誉归国后受到至高礼遇,唐太宗令大臣、僧众出城高接远迎,又多次在宫中接见玄奘,与之谈经论道,倍加褒奖,颇有相逢恨晚之叹。朝廷还修建大慈恩寺及翻经院,让玄奘在那里著书立说,传经布道。——转引自傅璇琮《唐代文化研究》材料三 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康熙《瀚海》材料四 康熙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康熙于1692年3月22日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敕令指出:天主教的教义大致与中国礼教相符。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 ——《康熙帝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漠北突厥族视唐太宗如父母的依据。(3分)(2)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唐太宗和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的相似之处,这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3分)(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说明唐太宗和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相似态度及其共同影响。(2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封建统治的角度,对唐太宗和康熙帝予以恰当的评价。(2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1)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人教版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1923)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五条誓文”给日本的政治近代化提出了什么建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天皇政府在政治上是如何革新的?(3分)(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料三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对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影响?(3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梁维新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根本原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