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下列先后顺序中符合史实的是①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 ②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③波尔提出的原子力学模型 ④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某废水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 H 2 S 饱和,即 c ( H 2 S ) = 0 . 1 m o l • L ﹣ 1 ,通过调节 p H 使 N i 2 + 和 C d 2 + 形成硫化物而分离,体系中 p H 与 ﹣ 1 g c 关系如图所示, c 为 H S ﹣ 、 S 2 ﹣ 、 N i 2 + 和 C d 2 + 的浓度,单位为 m o l • L ﹣ 1 。已知 K s p ( N i S ) > K s p ( C d S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K s p ( C d S ) = 10 ﹣ 18 . 4
③为 p H 与 ﹣ l g c ( H S ﹣ ) 的关系曲线
K a 1 ( H 2 S ) = 10 ﹣ 8 . 1
K a 2 ( H 2 S ) = 10 ﹣ 14 . 7
晶体结构的缺陷美与对称美同样受关注。某富锂超离子导体的晶胞是立方体(图1),进行镁离子取代及卤素共掺杂后,可获得高性能固体电解质材料(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晶体密度为 72 . 5 N A × a 3 × 10 - 30 g • c m ﹣ 3
图1中 O 原子的配位数为 6
图2表示的化学式为 L i M g 2 O C l x B r 1 ﹣ x
M g 2 + 取代产生的空位有利于 L i + 传导
某小组进行实验,向 10 m L 蒸馏水中加入 0 . 4 g I 2 ,充分振荡,溶液呈浅棕色,再加入 0 . 2 g 锌粒,溶液颜色加深;最终紫黑色晶体消失,溶液褪色。已知 I 3 - ( a q ) 为棕色,下列关于颜色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颜色变化
解释
A
溶液呈浅棕色
I 2 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B
溶液颜色加深
发生了反应: I 2 + I ﹣ ⇌ I 3 -
C
紫黑色晶体消失
I 2 ( a q ) 的消耗使溶解平衡 I 2 ( s ) ⇌ I 2 ( a q ) 右移
D
溶液褪色
Z n 与有色物质发生了置换反应
一定条件下,酸性 K M n O 4 溶液与 H 2 C 2 O 4 发生反应, M n (Ⅱ)起催化作用,过程中不同价态含 M n 粒子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M n (Ⅲ)不能氧化 H 2 C 2 O 4
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该条件下, M n (Ⅱ)和 M n (Ⅶ)不能大量共存
总反应为: 2 M n O 4 - + 5 C 2 O 4 2 - + 16 H + ═ 2 M n 2 + + 10 C O 2 ↑ + 8 H 2 O
某低成本储能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放电时负极质量减小
储能过程中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放电时右侧 H + 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左侧
充电总反应: P b + S O 4 2 - + 2 F e 3 + ═ P b S O 4 + 2 F e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