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把每年9月定为我国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某校为了帮助同学们加深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决定开展民族精神系列教育活动。以下是同学们在教育活动中搜集的三组关于民族精神的名人警句:“尚统一”、“和为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男儿当自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上述三组名言警句分别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的什么内容?
材料一:李想从小就立下大志,将来要当这个家,那个家,但进入初中以来,李想总觉得自己的能力上不如这个,不如那个。材料二:“你看,王艳反应真快,老师一提问题,还没等说完,她就举手回答,而且答得相当精彩。”“为什么我的记忆力不好,老是丢三落四。” “陈明好活跃,人际交往能力特强,同学们都很喜欢他。”“我家对面的男孩聪明极了,参加全省数学竞赛获得一等奖,真叫人羡慕。”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李想在自我认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你能告诉他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正确认识自我吗?(2)假如你是李想的好朋友,请你告诉他应如何才能完善自我?
材料:班集体像一个大火炉,班里的同学则像一块块煤炭。大家要想得到火炉的温暖,就必须将自己点燃放进去。煤炭越多,烧得越旺,那么班集体也就越温暖。温暖的班集体不是别人赐给的,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是靠全班同学的热情和爱汇集起来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你希望生活在怎样的班集体中?(2)流沙不能聚成塔,建材的团结能够建起高耸的大厦。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的形成靠的是什么?(3)想一想,为把我们班变成优秀的班集体,你准备做什么贡献?
走进中学,一切的改变都是一种新的开始,我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积极适应新生活。(1)请你谈谈初中学习生活与小学学习生活有哪些不同?(2)我们该如何积极适应新生活?
材料一:德国的法律规定:6—10岁的孩子要偶尔帮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割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洗鞋子;14—16岁的孩子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的孩子如果父母上班,每周要给家里大扫除一次。材料二:不要把自己应做的劳动活儿转加在母亲和父亲的身上。你要用实际行动尊重父母的劳动和休息,你学习好,爱劳动,就是给父母以欢乐,把这种欢乐奉献给他们吧。不要用任何事使他们伤心。不要让父母把一切好东西都给你享用。(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2)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一个人成长有什么好处?
美国哈佛大学一些研究人员在对波士顿455名青少年追踪调查多年后发现,爱劳动的孩子比不爱劳动的孩子生活得更愉快更丰富。长大成人后,不爱劳动的孩子与爱劳动的孩子相比,失业率要高15倍,犯罪率要高10倍,精神不健全的比例也高得多。(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2)对我们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