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探月梦想的实现又迈出了关键一步。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球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
A.梦想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C.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
D.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特点 |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三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B.实践具有历史性 |
C.实践具有能动性 |
D.实践具有社会性 |
面对月球表面环境复杂,探测器软着陆时要求精度高、准度大的困难局面,我国航天科技人员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最终圆满完成软着陆任务。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
A.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
C.人类能够认识和改造规律,成功实现软着陆 |
D.事物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必然促进事物发展 |
探月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参加工程研制、实验、科学应用的各个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着眼全局,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形成合力,才能又好又快的实现工程目标。其哲学依据在于( )
①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密不可分 ②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构成事物要素排列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④整体功能是各部分功能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