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溶液,检验的离子是;然后继续加入过量的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溶液(填化学式).
节假日双休日,买一顶帐篷去野营成为时尚。小东同学野营中遇到以下问题,该如何处理?
(1)若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选用下列 (填序号,下同)物质涂抹以减轻痒痛。
肥皂水
食醋
食盐水
纯碱水
(2)野营食谱如下:面包、羊肉串、豆腐皮、酱牛肉,从均衡饮食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还应添加 。
炒鸡蛋
牛奶
水果
新鲜蔬菜
(3)野营结束后,为防止引发火灾,小东同学用沙土将所有火源全部盖灭,他利用的原理是 。
(4)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生活常态。小东同学捡拾到如下垃圾:废纸、铝制易拉罐、废电池、矿泉水瓶、骨头,其中废电池应投入的垃圾箱上所印标识是 。他通过网络发出倡议:“如果没有设置垃圾箱,请大家收拾好垃圾后打包带走,让我们共建一个美丽、文明的东营!”
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图示中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是胃液中助消化的一种酸,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俗称熟石灰,D是配制波尔多液必用的一种蓝色物质,D和F反应能生成两种沉淀,C与E反应可用来制取烧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E. 。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与E的反应 ;D与F的反应 。
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
(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A、B两种物质中,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3)时,将3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该温度下A物质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实验B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其 性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3)信息提示:白磷着火点是40℃,红磷着火点是240℃~260℃。实验C中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4)实验D结束后,打开止水夹,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的现象,可得出 的结论。
工业上生产硝酸反应之一是将氨气催化氧化,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由构成的物质中,与代表的元素的质量比为 。代表的元素,在该物质中化合价为 。
(2)反应过程中共涉及 种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