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同学到正大养殖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帮助工作人员捡拾鸡蛋时,想知道新鲜鸡蛋的密度有多大,请你从“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细盐、烧杯、水、细线、玻璃棒”中选出合适的实验器材,在不打碎鸡蛋的情况下,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新鲜鸡蛋的平均密度(ρ蛋>ρ水).要求:(1)写出所选实验器材:(2)简要说明测量方法.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巨磁电阻效应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格林贝格尔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的三层复合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三层膜中,只有两侧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中间一层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用R0表示未加磁场时复合膜的电阻,R表示加入磁场后复合膜的电阻.实验测得,铁、铬组成复合膜的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三条图线中铁膜层的厚度均是3nm,图线1、图线2和图线3中铬膜层的厚度分别是1.8 nm、1.2 nm和0.9 nm.1994年IBM公司利用“巨磁电阻效应”,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用于家用计算机的硬盘中.这种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压的变化来读取信息.(1)以下三层复合膜可能发生“巨磁电阻效应”的是 .A.铁/钴/铁 B.钴/铜/钴 C.金/铝/金 D.铜/铁/铜(2)图乙中所加磁场强度逐渐增强时,图线3对应复合膜的阻值的变化情况是 .(3)“新型读出磁头”可将微弱的磁信息转化为 信息.该转化过程 (是/不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4)图乙中当磁场强度是20单位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线1的阻值最大 B.图线3的阻值最大C.图线1的阻值变化最显著 D.图线3的阻值变化最显著(5)图丙中“A…E”是家用计算机硬盘某磁道.铁、铬复合膜的“新型读出磁头”中电流I保持恒定.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磁道的过程中,磁头两端电压U变化情况如图丁所示.如果用1表示有磁区域,0表示无磁区域,则用1和0表示图丙中ABCDE是 .
在比较相同厚度的海绵和棉花的保温性能的实验中,小明先用海绵包着装有热水的烧瓶,每隔5min测量一次水的温度,用t1表示.25min后,将海绵换成相同厚度的棉花,每隔5min测量一次水的温度,用t2表示,实验记录如下表.用表中数据作出t2-t图像如图中图线2所示. (1)图示温度计是10min时t1的值,读数为 ℃.(2)用海绵包裹时,25min内烧瓶中水的温度下降 ℃,此过程中瓶中水的内能 (减小/不变/增加).(3)两次测量的25min内,用海绵包裹时水放出的热量 (大于/等于/小于) 用棉花包裹时水放出的热量. (4)在坐标纸中作出t1-t图像.(5)根据实验能否得出结论?如能,写出结论,如不能,请说明理由.答: (能/不能).结论或理由: .
小明做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2)在AB间接5电阻,闭合开关,向右移动滑片,电流表的示数 (变大/不变/变小),电压表的示数 (变大/不变/变小).满足实验条件时,电流表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3)在AB间接10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直到 表的读数是 .记录数据.
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物块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偏向右侧,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测量物块的质量时,应将物块放在 盘中.当另一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物块的质量是 g.(3)用量筒测量物块的体积如乙图所示,则其体积是 cm3.(4)物块的密度是 kg/m3.
王强同学观察到现在的手电筒大都由原来的一个小灯泡换成了多颗发光二极管,他通过使用发现这种手电筒非常明亮而且还非常省电。他很好奇,于是就到电子器材商店买了两颗这种发光二极管准备用实验测出它的额定功率。从包装盒上,他了解到这种发光二极管的额定电压是3V,正常发光时电阻约为80Ω左右。当他选好器材(电源是电压为6V的蓄电池,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并将实验电路连成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后: (1)请你用笔画线当导线,替他把电路连接完整(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程,导线不交叉);(2)实验前,老师建议王强同学先使用电压表的大量程。王强将电路连好并检查无误后,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 端(选题“A”或“B”)。这时,他闭合开关后发现发光二极管非常明亮且还冒烟,接着就被烧坏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当王强找到原因换上合适的器材后,按照正确的操作规则将电压表的示数调到 3 V,这时他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这时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是 A,发光二极管的额定功率是 W;(4)在这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是:①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