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41 .3家,1916-1920年达到年均124.6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试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阅读丝绸之路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西汉时,谁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2)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图中的哪一地方?是今天的哪个城市?(3)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是以丝绸之路为主进行传递的。为什么要以这条路线作为圣火传递的主线呢?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引自《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 文中“孝公”是哪国国君? 他们是什么时期的人?(2)文中的“变法之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变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能源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人类只有善待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下去。请回答:(1) 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提出了保护自然的思想,他是谁?属于哪家学派?(2) 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请你说一说,今天我们在利用资源方面应怎么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鞅从小喜好刑名之学,非常尊崇李悝的法家学说,立下了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他先到魏国,但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他听到秦孝公下令求贤的消息后,向秦孝公进献富国强兵之术,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1)这里提到的变法是什么?(2)这次变法的具体内容有哪些?(3)你认为变法内容中具体哪一条措施是影响最深远?(4)商鞅的主张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哪一学派的观点一致?(5)这次变法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成果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请回答: (1)上述资料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 (2)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3)从第二段资料看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4)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是进步的?你喜欢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