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在1、2两处中有一处有明显的现象发生,该实验现象是。 (3)3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由于的缘故。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装置。 (1)仪器 a 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用装置 A 与 C 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装置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观察到装置 C 中时才开始收集; (4) S O 2 通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实验室用下图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 S O 2 ,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是 → e (填字母),装置中的 X 是。
工业上用"碳捕捉"技术将 C O 和 C O 2 混合气体的 C O 2 捕捉并回收 C O ,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示未标出):
(1)反应②分离出的 C O 2 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
(2)反应①在"反应分离室"内进行.将 N a O H 溶液与 C a C O 3 分离的操作是;
(3)"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捕捉到的 C O 2 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反应分离室"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
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
能耗大是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
右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物质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物质 a 的溶解度大于物质 c 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 (3) t 2 ° C 时,用50 g 水配制物质 a 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 g 物质; (4)将 t 1 ° C 时 a , b ,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 2 ° C (溶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古代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木灰中含有的 K 2 C O 3 属于;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2)"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粒子具有的性质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泪"的说法正确的是;
"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
"泪"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
"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
(4)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是指古代用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紫薯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紫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锌、铁、钙、硒等。 (1)紫薯中维生素(填"A"或"B"或"C")可预防坏血病; (2)紫薯中还投入一种能给人体供能的营养素是; (3)紫薯中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右下图,则下列说法中下列的是。 A.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B. 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中子 C. 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D.硒元素在化合物中可能显-2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