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峡口①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和。"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柳花即柳絮,诗歌第一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着一"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品却又妥帖。"香"既指春风吹来的 香,又指 香。
(2)本诗结语尤妙,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正是脱胎于此。请赏析本诗最后两句的妙处。
古诗词鉴赏。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鹧鸪天 ①
(清)纳兰性德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甲】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乙】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①。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②。中秋谁与共孤光 ③。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②[妨]遮蔽。③[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两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但基调和抒发的情感大不相同,试结合诗句加以阐释。
阅读下面的清代诗歌,完成下列各小题。
锦城竹枝词四首(其三)
彭懋琪
百花潭对百花庄,小小朱楼隐绿杨。
听得门前花担过,隔帘呼买夜来香。
(选自《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十一)
(1)全诗多处提及"花",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2)诗句处处写人却未见其人,下面哪一项表述更符合诗中人物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避世独居的隐士
辛勤劳作的妇人
娇羞可爱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