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形成于什么时候?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它具有怎样的特点?它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行了哪些抗争与探索?
我国古代改革家商鞅提出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理念,在近代以来中外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中后期,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请写出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并归纳两次改革的相同历史意义。(2)对20世纪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有人评价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这种说法对不对?请结合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加以说明。(3)从上述改革中,你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美日作为亚太地区的世界大国,对于该地区局势的稳定和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某次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掩饰不住得意之色,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材料二 材料三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材料四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繁,还联合美国多次举行军演,向周边国家示强;美国也先后抛出“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各种名目的新亚太战略……;2014年11月,再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 (1)写出材料一中“会议”、“条约”的名称,此会议有何重要影响? (2)材料二中图①事件有何标志意义?图②表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日本不愿意“跟着美国脚步走”的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4)阅读材料四,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中、美、日三国应该如何处理在亚太地区的关系?
(贵州黔南州卷)(共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牵引着6节煤车、20节挤满乘客的客车,载重达9万千克,在新铺好的的铁路上试车,时速达15千米。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条铁路;2008年8月1日中国又有了自己的第一条真正意义的高速铁路——运营350千米/小时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截止2014年12月28日,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万6千千米,“四纵”干线基本成型。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50%,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 (1)材料一中“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者是谁?它的发明给人类带来哪些福音? (2)材料二中“中国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条铁路”的设计者是谁? (3)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火车的时速由15千米提高到350千米,这种巨大的飞跃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努力。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下列选项中为图②和图③人物选配上合适的称谓。
(2)图①人物领导的革命使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的名称和指导思想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革命是一次“历史性巨变”? (3)图②人物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图③人物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图④人物在外交领域的卓越成就有哪些?(任举两例,2分)
泉州市各中学八年级开展“走进抗日救亡历史”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理解学习】《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1)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含义。【联系乡土】抗日战争时期,侨乡泉州涌现了无数的抗日英豪。图1、图2、图3所示泉州籍历史人物,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你学习了上述三位泉州籍历史人物的抗战事迹后,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请简要说明理由。【研究学习】郑江、蔡洋同学以抗日救亡歌曲研究抗战历史,撰写历史小论文,收集了以下歌曲:《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大刀进行曲》(1937年)、《黄河大合唱》(1939年)《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他们拟定的历史小论文题目分别是:《为抗战发出怒吼》、《聆听救亡歌曲、重温抗战历史》。(3)据上述歌曲和抗日战争的有关历史,请你拟定一个历史小论文题目(不得照抄上述题目)。假如你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爱国的青年词曲作者,请分别从时代背景和音乐艺术方面,概括你创作歌曲的思路。【学以致用】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