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因此氢氧化钠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D.CO有毒可致人死亡,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比例,也会致人死亡,所以CO2也有毒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除去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
通入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
B
除去KCl固体中的K2CO3
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蒸发
C
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
D
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A.AB.BC.CD.D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1:2
D.丙可能是单质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与整理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守恒观
B、能量观
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③发生置换反应时,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①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②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③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吸热反应
C、微粒观
D、分类观
①冰和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水银和银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酸碱盐溶液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③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
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CO2②Fe3+③KMnO4④⑤
A.①表示的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②中数字的含义: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C.③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D.④⑤表示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