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对于A+2B(气)nC(气)+Q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1)A量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为______态。(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2时,A的状态为________;当n=3时,A的状态为______。(3)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组分含量减少,则____。(4)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反应。
(I)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则(1) 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填“甲”或“乙”);(2) 烧杯中的酸过量(填“甲”或“乙”);(3)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 (填“大”或“小”)。(II)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B,A为盐酸,B为醋酸,分别和等质量的Zn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产生的H2质量一定相同 ②产生H2的质量一定不同 ③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则一定是盐酸 ④等倍数稀释后的反应速率A>B ⑤产生等量H2所需时间A>B ⑥产生等量H2,盐酸和醋酸一定都有剩余(III)向体积都为1L,pH都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投入0.3g Zn,则下图中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曲线是 。
(1)下列溶液中,c(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①0.1mol/L HCl溶液 ②0.1mol/L H2SO4溶液 ③0.1mol/L NaOH溶液 ④0.1mol/L CH3COOH溶液(2)25℃,柠檬水的pH是3,其中c(OH?)= 。(3)25 ℃,有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100ml,要使它的pH降为11。应加蒸馏水的体积为 ml;若加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应加 ml。(4)25 ℃,pH=3盐酸和pH=11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 性。(选填“酸”、“中”或“碱”)
(1)在25℃、101kPa下,1g CH4(g)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55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Zn(s) + O2(g) = 2ZnO(s) ΔH1= ?702 kJ/mol 2Hg(l) + O2(g) = 2HgO(s) ΔH2= ?182 kJ/mol由此可知ZnO(s) + Hg(l) = Zn(s) + HgO(s) △H3= 。(3)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右图是1mol NO2(g)和1mol CO(g)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如图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乙中充入2 mol SO3和1 mol He,此时K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回答下列问题:达到平衡后隔板K是否可能处于0刻度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若K最终停留在0刻度左侧a处,则a一定小于________。(2)若平衡时,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1处,则甲中S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乙中SO3的转化率________50%(填“>”、“<”或“=”),活塞F最终停留在右侧刻度________处(填下列序号:①<6 ②>6 ③=6)。(3)若一开始就将K、F固定,其他条件均不变,则平衡时,甲、乙中SO3的物质的量分数是甲________乙(填“>”、“<”或“=”);测得甲中SO2的转化率为w%,则乙中SO3的转化率等于________。(4)平衡后将甲容器的混合气的1.0%通入足量Ba(NO3)2溶液,生成的BaSO4质量为________克。
在某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1 mol碘单质和足量钨(W),在943 K时,发生反应W(s)+I2(g)WI2(g),当I2的转化率为20%时,达化学平衡状态。(1)反应从开始至平衡状态过程中用时20 s,其平均反应速率v(WI2)为________。(2)943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3)若起始时,加入的碘为0.2 mol(其他条件不变)达平衡时容器中气体的体积比V(I2)∶V(WI2)=________。(4)在上述(1)平衡状态下,同时增加I2(g)和WI2(g)各0.02 mol(其他条件不变),化学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