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①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②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③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⑤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⑥,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⑦乐师百工⑧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⑨。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韩愈)
注解:①庸:岂,哪。 ②师道:以师为道。即学道。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③出人:超出(一般)人。 ④ 惑矣:(真)糊涂啊! ⑤句读(dòu逗):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⑥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倒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放弃了。⑦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称为巫医。⑧百工:泛指手工业者。⑨老聃(dān丹):即老子。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复复:恢复。 |
B.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懂得 |
D.耻学于师耻:羞耻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吾从而师之 |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不拘于时,学于余 |
C.彼竭我盈,故克之彼童子之师 |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 |
B.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是为了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总结全文主旨,点明主题。 |
C.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
D.文中以孔子的弟子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向孔子拜师求学为例,是为了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