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1)请指出乙烯的一种用途: 。(2)将乙烯通入到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其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类型是 ;(3)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气态有机物的反应方程式 反应的类型是 。
钠米材料二氧化钛(TiO2)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可做性能优良的催化剂。(1)工业上二氧化钛的制备是:I.将干燥后的金红石(主要成分TiO2,主要杂质SiO2)与碳粉混合装入氯化炉中,在高温下通入Cl2反应制得混有SiCl4杂质的TiCl4。II.将SiCl4分离,得到纯净的TiCl4。III.在TiCl4中加水、加热,水解得到沉淀TiO2·xH2O。IV.TiO2·Xh2O高温分解得到TiO2。①TiCl4与SiCl4在常温下的状态是 。II中所采取的操作名称是 。②I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如IV在实验室完成,应将TiO2·xH2O放在 (填仪器编号)中加热。(2)据报道:“生态马路”是在铺设时加入一定量的TiO2,TiO2受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电子被空气或水中的氧获得,生成H2O,其过程大致如下:a. O2→2O b. O2+H2O→2OH(羟基) c. OH+OH→H2O2①b中破坏的是 (填“极性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键”)。②H2O2能清除路面空气中的CxHy、CO等,其主要是利用了H2O2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3)某研究小组用下列装置模拟“生态马路”部分原理。(夹持装置已略去)①如缓通入22.4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CO气体,结果NaOH溶液增重11g,则CO的转化率为 。②当CO气体全部通入后,还要通一会儿空气,其目的是 。
在下列物质转化关系中,反应的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乙是两种常见金属,反应Ⅲ是工业制盐酸的反应。①反应I中,甲在通常条件下和水剧烈反应,除丙外,还生成一种焰色反应为黄色的物质,则工业上生产甲的一般方法是 。A.热分解法 B.热还原法 C.电解法②反应Ⅱ中,乙与H2O在高温下反应,除丙外,还生成一种有磁性的物质,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通过比较反应I、Ⅱ的反应条件,可得出甲的金属性比乙的金属性 (填 “强”或“弱”),比较二者金属性强弱的依据还可以是 (写出一种即可)。(2)若甲、乙是化合物,且反应Ⅲ是工业制漂白粉的反应。①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反应I的另一种产物为有机物,则该有机物的电子式是 。③反应Ⅱ是化合反应。乙可与硫酸铵共热反应制氨气,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④在饱和氯水中加块状石灰石,能制得较浓HCIO溶液,同时放出一种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高分子化合物Z在食品、医疗方面有广泛应用。下列是合成Z的流程图:(1)烃A的结构简式是 。W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2)X(C3H8O3)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上均连有相同的官能团,X的结构简式是 。(3)B为烃。核磁共振氢谱显示:B、D均有三种类型氢原子的吸收峰,且峰面积之比均为1:2:3。则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 。(4)①Z的单体分子中含甲基,由其生成Z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W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链节是 。(5)戊二酸(HOOC—CH2一CH2一CH2一COOH)是合成树脂的引发剂。现以CH≡CH、CH3CH2OH、HCN为原料,设计合理方案合成戊二酸,用类似合成Z的流程图表示。提示:①②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已知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且A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有机物B与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A和B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有机物C;B烃基上的一氯取代产物有3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C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机物B在Cu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O2 反应生成D,有机物E是D的氧化产物,F是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F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其中Y的分子式为C6H8O4且分子中含有一个由六个原子构成的环。①写出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写出由X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Z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四周期的Cr、Fe、Co、Ni、Cu、Zn等许多金属能形成配合物。 (1)Cr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科学家通过X射线测得胆矾结构示意图可简单表示如下: 图中虚线表示的作用力为 ;(3)胆矾溶液与氨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Cu(NH3)4SO4·H2O晶体。在Cu(NH3)4SO4·H2O晶体中,[Cu(NH3)4]2+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则呈正四面体结构的原子团是 ,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4)金属镍粉在CO气流中轻微加热,生成无色挥发性液态Ni(CO)4,呈正四面体构型。试推测四羰基镍的晶体类型是 , Ni(CO)4易溶于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