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948年及1970年美国和法、德、日、英四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如表
请完成:(1)据材料,美国和欧共体国家及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发生变化的原因。(2)上述变化对美日关系、美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3) 指出材料二中所指“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一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世界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材料三 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同样值得我们铭记的是,1989年首先是属于欧洲的,也许它将是我们所见证的最后一件由欧洲主宰的世界大事。——摘编自2006年5月25日《卫报》,作者马丁·雅克,伊文译(1)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4分)(2)依据上表,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任选一个角度,概述20世纪上半期的变化。(3)为什么1989年会被视为20世纪结束的标志?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摘编自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私学教育和智者学派的教育产生影响的相同之处。(2)宋代书院是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是当时朱熹讲学的地点。根据材料二,指出白鹿洞书院在办学方面的特色。(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日本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就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概述“一五”计划强调“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的背景。(2)结合史实分析“大跃进”与“大倒退”之间的必然联系。(3)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简述造成这一变化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 (4)“十二五”规划与“一五”计划、“二五”计划相比,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
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的普遍接受和信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末(1899年),欧洲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在其著名的短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要提倡民族主义,必要先把这种主义完全了解,然后才能发挥光大,去救国家……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验。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摘自《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一讲》(l924年)材料三 至于欧洲人现在所讲的世界主义,其实就是有强权无公理的主义,英国话所说的武力就是公理,这就是以打得胜的为有道理。中国人的心理,向来不以打得胜为然,以讲打的就是野蛮,这种不讲打的好道德,就是世界主义的真精神。我们要保守这种精神,扩充这种精神,是用什么做基础呢?是用民族主义做基础;象俄国的一万万五千万人是欧洲世界主义的基础,中国四万万人是亚洲世界主义的基础,有了基础,然后才能扩充。所以我们以后要讲世界主义,一定要先讲民族主义,所谓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把从前失去了的民族主义,从新恢复起来,更要从而发扬光大之,然后才有实际,再去谈世界主义。——摘自《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四讲》(1924年)(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强调民族主义?(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