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秦朝时)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回答:(1)、“书籍被烧残”指的是什么事件?(2)、请举出“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主要派别(百家争鸣)及其代表人物。(3)、有人说,某一家的思想“既成就了秦朝,也葬送了秦朝”,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4)、西汉时期“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又受到了一次严重打击,你认为是哪个事件?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二: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完成(1)~(3)题:(1)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有哪些进步作用?(2)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3)对现在的考试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面材料: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吴兢:《贞观政要》原文大意:唐太宗曾经对长孙无忌等人说:“朕即位之初,有不少人上书。有人认为君主一定要大权独揽,不能把职权委任给臣下;有的则指出应该耀兵扬武,震慑周边各族。只有魏征劝朕‘消弭战争,注意文化建设,对百姓普遍实行仁政,中原王朝安定了,边远各族自然顺服’。朕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天下太平,极为偏远的四夷都来朝贡,道路上随处可见各个地区的翻译。这一明显的效果,都是魏征的功劳呀!”完成(1)~(2)题:(1)魏征为什么说“中国既安,远人自服”?(2)用事实说明魏征的见解是正确的。
下图是唐朝画家______的《________》,图中场景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________派来的求婚使者。你能从这幅图上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使者)吗?然后,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对他们的心情进行适当的分析。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唐朝后期居住在边疆的各族名称。(2)识别图A、在地图上用直线连接属于哪一个民族。(3)填出下列各地在今天的名称:长安今_______,洛阳今_______,逻些今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据《新唐书》材料二: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晋绅(指世家大族)耻焉。——据《新唐书》材料三:武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要政狱吏,剪除宗枝,制公卿之死,擅王者之威力。——《旧唐书》材料四:武则天开科举,唐人称其“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据《陆宣公输苑集》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