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至40分钟趋于正常。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象是
下列制取物质的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海水制“碱”、海水淡化
C.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
D.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制碳酸饮料
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组成元素相同,B、C常温下为气体。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E→F是一个放热反应
B.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C.若G为一种盐,则A不可能与G发生反应
D.B→E和C→E的反应类型可能不相同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A、B、C、D四种未知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见下表。其中检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
组别
溶液中检验出的离子
A
K+、Na+、OH﹣、SO42﹣
B
Ba2+、Na+、Cl﹣、OH﹣
C
Cu2+、Mg2+、NO3﹣、Cl﹣
D
H+、NH4+、CO32﹣、SO42﹣
A.AB.BC.CD.D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降温等方法
C.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
D.将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可析出30g a物质
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C、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