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等待久了的田圃( )跟牧场/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ɡù( )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 )哑歌不成调子/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默写 1. ,千里暮云平。 (《观猎》) 2.惶恐滩头说惶恐, 。 (《过零丁洋》) 3.终日不成章, 。 (《迢迢牵牛星》) 4.不见去年人, 。 (《生查子·元夕》) 5.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1)校园里飘过的一缕桂香,残塘固守的一枝秋荷,迷茫时一句温暖的话语,艰难中一个鼓励的眼神……生活许多细微却饱满的美好点滴往往被我们忽视,而后才一一捡拾,请补充题目并作文:捡拾(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师傅说,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买。师傅淡淡地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世事总不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议论文阅读 临事而惧 草予 (1)人不该是无畏的。 (2)少年,怕蛇、怕黑、怕疼,像是天生一副小胆,自然而然。 (3)浮世半生,以为已经修得坐怀不乱,恰逢上老下幼,时时悬心。 (4)鹤发迟暮,该是无惧无畏了吧,偏偏,这样的年数已经不起阔别,怕说再见。见一面,少一面。杨绛回忆钱钟书说,那个时候的他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上一面。并非不甘此生,只是不忍留她一人孤零零在世。 (5)临事而惧,不是内心不够强大,而是心中珍重。 (6)春日,风一暖,花就开了。红破白露、半开素面、嫣红姹紫……是梅花、杏花、百花……饱饱地看,看个够,不可辜负。有人酣畅,有人恐慌:花开得早了,春就要去得快。 (7)临事而惧,不是不愿面对,而是惧怕时间太快,不经用。 (8)别离苦,所以离人会怕;思念催人老,所以不得相逢的人会怕;身在异乡,十日九风雨,酒醉也无人问,所以游子会怕;无限风光在险峰,所以攀登的人会怕……人因为怕,开始学习惜取。 (9)临事而惧,不是不够底气,而是把事当回事,确认自己是否有足够力量担当。 (10)惧,是一种态度,诚惶诚恐,谨言慎行。胆气丰满,却又如履薄冰。把着小心,时时在意,步步留心,不草率,不出错,不过失,四平八稳,从从容容。越博识,越谦逊。知道的越多,越清醒自己的匮乏。无知者无畏,书读得多、人见得全的人,总“小胆”,谦谦君子如是。 (11)常常很长时间,不敢写字,觉得无能为力,好些诗人、作家,似极了绝峰,辨识度那么高,是如何努力也达不了的远方。只有低头,才能确认自己存在。可是,并不想就此作罢,总要写出来,憋着也不是个事,写了就对了,那是一件需要做的事,无从回避。于是,一边惶恐敬畏,一边执意无畏,试着走出自己的路,且不会想到放弃。 (12)临事而惧,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认定,这是对自己最好的善待,自然而然地成全。 (13)持久卑以自牧的人,往往安之若素,凹凸不惊。抬头欢喜,低头自在,悠然自处。事来了,气定神闲,泰然自若。 (14)不论是狂妄的心,还是自卑的心,不管不顾,照样会欣欣向荣,像天底下的作物。任由它们自生自长,是天底下最冒险的事,十分可怕。 (15)不慕人,不卑己,尊人有分,敬人有度。与人相见,大气而华丽;与人相谈,如沐春风,恰如其分的样子。不敢自大,更不会自卑,带一点惧。 (16)只该是这样轻轻地惧! (17 )怕,重了,就 成了怯!可以惧,但不能怯!怯生生的,像是中气不足,缺少安全感! (18)看事重,做事慎,就是临事而惧,做人应当临事而惧。 (19)一点点怕意就够了,惧,刚刚好!(有改动) (注:卑以自牧——语出《易﹒谦》,指以谦卑自守。) 对全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
文章从哪几方面指出了“临事而惧”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文章15-19段强调了惧的程度,这样写有何作用? 文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读了本文,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记叙文阅读鉴 赏 家汪曾祺(1)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2)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都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他经常出外,出去买果子比他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他也很喜欢到处跑。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3)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4)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5)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6)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7)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8)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9)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隔窗看见季陶民,就提着、捧着他的鲜果走进去。(10)“四太爷,枇杷,白沙的!”(11)“四太爷,东墩的西瓜,三白!——这种三白瓜有点梨花香味,别处没有!”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12)季陶民最佩服李复堂,他认为扬州八怪里复堂功力最深。有一天叶三给他送来四开李复堂的册页,使季陶民大吃一惊:这四开册页是真的!季陶民问他是多少钱买的,叶三说没花钱,用四张仿旧画换的。他到三垛贩果子,看见一家的柜橱的玻璃里镶了四幅画,——他在四太爷这里看过不少李复堂的画,能辨认。(13)季陶民最讨厌别人卖弄学识,评书论画,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14)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15)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16)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17)叶三说:“紫藤里有风。”(18)“唔!你怎么知道?”(19)“花是乱的。”(20)“对极了!”(21)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22)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23)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24)“不对?”(25)“‘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26)“是吗?我头一回听见!”(27)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28)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29)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30)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一问,是日本人,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陶民的画的。(31)这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32)“喔!喔!真好!真是神品!”(33)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34)叶三说:“不卖。”(35)客人只好怅然而去。(36)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有改动)季陶民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请你说说文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叶三真懂行。汪曾祺的语言初看寻常,细品却一枝一叶,活灵活现,请你品析下面两个句子的妙处。 (1)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2)“喔!喔!真好!真是神品!”“季陶民最讨厌别人卖弄学识,评书论画,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试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作者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这样选材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上有哪些妙处?关于结尾叶三把画带进棺材,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是败笔,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结合前文内容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