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 。(2)“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表中所列元素中,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 (写元素符号),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周期, 族。(2)下列 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A、a, c, h B 、 i ,g, k C、c, h, m D、 d, e, f (3)i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的最高正化合价是 负化合价是 。它能跟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吸水性很强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实验室里常用做干燥剂,写出它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高锰酸钾是锰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的氧化剂。以下是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1)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写化学式)。(2)若不考虑制备过程中的损失与物质循环,则1 mol MnO2可制得 mol KMnO4;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主要作用是 (“氧化剂”、 “还原剂”、“催化剂”)。(3)操作I的名称是 ;操作Ⅱ根据KMnO4和K2CO3两物质在 (填性质)上的差异,采用 (填操作步骤)、趁热过滤得到KMnO4粗晶体。(4)写出母液中加入生石灰苛化时的反应总的离了方程式 .(5)该生产中需要纯净的CO2气体。若实验室要制备纯净的CO2,所需试剂最好选择(选填代 号) 。
所需气体发生装置是 (选填序号)。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4,中子数为7;X的离子与N具有相同的质子、电子数目:W与Y的氧化物均能导致酸雨的形成;Z的非会属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X3W的结构 。(3) X3W遇水可释放出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气体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同温同压下,将a L W的简单氢化物和b LZ的氢化物通入水中,若所得溶液的pH=7则a b(填“>”或“<”或“=”)。(5)用惰性电极电解化合物XZ溶液从阴极释放出气休B,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6)已知W的单质与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气体A,即: △H=—92.4kJ·mo1-1在某温度时,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在不同时间测定的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0min~10min, W2 的平均反应速率 。②反应在第l0min改变了反应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更新了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增加B的浓度③若反应从第30min末又发生了一次条件改变,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 a.更新了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A的浓度
化合物A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反应后再酸化可生成B和C。(1)B是邻位二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7H6O3。已知B遇FeCl3溶液显紫色,1 mol B与足量Na反应可生成1 mol H2。则B的结构简式为 。B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为 。(2)C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10之间,其中氧的质量分数约为60.4%。则C的分子式为 。(3)已知1 mol C 最多可与1 mol NaHCO3或3 mol Na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其他产物和水已略去,已知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两个羟基时不稳定,会自动脱水)。①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②若C可以由乳酸经过几步有机反应制得,其中最佳的次序是: 。a.消去、加成、水解、酸化 b.氧化、加成、水解、酸化 c.取代、水解、氧化、酸化 ③写出由C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是 。(4)X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满足以下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能水解; ②遇FeCl3溶液显紫色;③苯环上只有两个侧链,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在下列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1中,在10~20 min时间内,以A的速率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 mol·L-1,反应经20 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测得实验1和实验3各组分百分含量相等。设实验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1,则v3 v1(填“>”“=”或“<”),且c3= mol·L-1。(4)实验4和实验1仅起始温度不同。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的正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 。(5)实验4中,假定在50 min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