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宴散白居易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全诗紧扣标题中的“散”字展开,请说说颔联是如何表现“散”的。(5分)这是诗人晚年的一首闲适诗,请结合颈联的意象分析诗中的闲适之情。(6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 日[南宋] 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简要赏析颈联中“逆”“私”二字的精妙之处。(4分)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幽情”。(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筝 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全诗是怎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使青夷军入居庸(其一)高适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注】①青夷军:唐代戍边军队名称。天宝九载春,四十七岁的高适以封丘尉送兵往青夷军。此诗是当年冬天返回途中入居庸关时所作。请简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手法。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全诗围绕诗眼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 友 人李 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