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个遗传病的系谱(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请据图回答:(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_性遗传。(2)Ⅱ5的基因型是_______。(3)Ⅲ10可能的基因型是 ,她是杂合体的机率是 。(4)Ⅲ10与有该病的男性结婚,生一个得病的男孩的机率是________。
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1)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一部分,其基本组成单位可以用图2方框中数字________表示。(2)图1中以①为模板合成④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若④中尿嘧啶占28%,腺嘌呤占1 8%,则①中胸腺嘧啶占________。(3)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所需要的原料种类有________种。(4)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图l中⑥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________。
回答有关免疫问题。(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当____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生成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排异反应而脱落,这是________细胞所起的作用。(3)如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_______;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
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1)图甲表示乙烯促进离层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的过程,酶X能够水解离层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图乙表示叶柄离层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请回答。①与乙烯上述作用类似的植物激素是 。②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 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已知生长素在叶柄内是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进行极性运输,通过对上图分析,该运输过程对乙烯的合成有 作用。(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下图为实验示意图。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填“180°≥α>0°”、“180°≥α≥90°”或“90°≥α>0°”)。②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3)下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分别表示根近地侧和茎的远地侧的是____________。(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①此科研人员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果蝇卷翅基因A是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1)杂合卷翅果蝇的体细胞中2号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 (相同/不相同),位于该对染色体上决定不同性状基因的传递 (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推测在随机交配的果蝇群体中,卷翅基因的频率会逐代 。(3)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下图。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 (上升/下降/不变)。(4)欲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P“平衡致死系”果蝇(♀)× 待检野生型果蝇(♂) F1 选出卷翅果蝇 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 ?①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②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盐酸刺激 ,从而使其分泌 ,经 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表明机体通过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 。表明机体还可通过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下表。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 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表明调节胰液分泌的两种方式具有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