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模型观察与比较。如左下图所示,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1个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1个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因为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若用r、m分别表示微粒的半径和质量,以“<”或“>”或“≈”填空。(1)m(Na) ▲ m(Na+); (2)r(Cl) ▲ r(Cl-);(3)r(Na) ▲ r(C1); (4)r(Na+) ▲ r(Cl-)。
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未贴标签,只知道他们分别是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A、B、C,并进行如下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回答:(1)写出三种化肥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如果实验Ⅱ中B、C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对实验结果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3)常温下如要鉴别B、C两种样品,________(填“能”或“不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4)由实验和查阅资料可知,人们在施用铵态氮肥时,若遇到碱性物质,会使铵态氮肥转化为氨气,氨气进入大气后与雨水作用,可能形成“碱雨”.“碱雨”中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_.
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1)氯化铵属于化学肥料中的________(填字母).A.钾肥 B.氮肥 C.磷肥(2)氯化铵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3)现有氯化铵、磷矿粉[Ca3(PO4)2]、硝酸钾三种化肥,区别他们的方法是________.(4)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以防降低肥效.
化学小组同学为鉴定某工厂排出的无色污水成分,他们查阅该工厂的有关资料后,推测出污水中可能含有HCl、Na2SO4、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同学们取污水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Na2SO4溶液呈中性):(1)测污水的pH:取一张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数为pH=2,由此可知,污水中一定有________,可能有Na2SO4.(2)检验Na2SO4是否存在:甲同学取少量污水置于一支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的________溶液,振荡,产生了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污水中有Na2SO4存在.乙同学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探究,同学们确定了污水的成分.为使排放的污水中不含酸或碱,可向污水中加过量的________.
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据图回答:(1)流程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出流程Ⅱ中发生的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不将氯化铵作为目标产品,即加入氨气不是为了生产出氯化铵,那么,氨气在制碱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工业生产纯碱的流程中,碳酸化时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丙、X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3种物质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不同类别.X与甲、乙、丙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1)若将X放入丙溶液中,观察到X表面变红,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则X为________;将X放入乙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X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乙与丙不含相同元素,且乙与丙反应可以生成甲,甲可用于灭火,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向X与乙、X与丙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分别变为无色和红色.则X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X与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