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在298K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 O2(g) ="CO(g) " △H1 = -110.5kJ/mol C(s)+O2(g)=CO2(g), △H 2= -393.5kJ/mol 则C(s)+CO2 (g)="2CO(g)" 的△H 为
含KBr和KI的混合液中通入过量的Cl2,然后把这些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留下的固体是( )
2007年2月13日《扬子晚报》报道,“南通市区某装修门市突然冒出大量红色烟雾,刺鼻的气味呛得附近居民四处逃散……”,消防官兵赶到后,发现是某元素的单质泄漏出来,而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了险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1820年德贝莱纳用MnO2作催化剂使KClO3分解产生O2,发现制得的O2有异常气味,使该气体通过淀粉碘化钾溶液,溶液变蓝色,则氧气中可能混有( )①Cl2 ②Br2 ③NO2 ④O3 ⑤CO2
在一定条件下,氯酸钾与碘按下式发生反应:2KClO3+I22KIO3+Cl2。由此可以推断下列相应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要使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4∶3∶2,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I-的物质的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