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几种分子晶体在水和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情况填入下表(填“易溶”或“不易溶”):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题(1)为准确测定中和热,除了提供的酸和碱溶液的浓度与体积必须准确外,在实验过程中的另外两个重要措施是: 、(2)在草酸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如下反应。请配平:该反应开始时速率较慢,但一段时间后,紫色突然褪去,其主要原因是: 。(3)人们常常根据反应的特征现象来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对于下列反应:Na2S2O3 + H2SO4 =Na2SO4+S+SO2+H2O 通常测定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出现 (明显) 现象来比较该反应进行的快慢。为增大上述反应的速率,可采取的不同措施有: , 。
已知下列反应:①2C(s)+O2(g)=2CO(g) △H1 =" –221" kJ/mol②CO(g)+O2(g)=CO2 (g) △H2 =" –283" kJ/mol③ 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3 =" –57.3" 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C)的燃烧热为 。已知碳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的转化:C(s,金刚石) = C(s,石墨) △H =" –1.9" kJ/mol则从能量角度判断:稳定性更大的是 (填名称)(2)写出能表达反应③意义的一个热化学方程式 若稀醋酸与氢氧化钠稀溶液恰好反应的中和热为△H4,则△H3 △H4(填“>”,“=”或“<”)
(1)质量相同的O2、NH3、H2、Cl2四种气体中,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 。(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填序号)①NaAlO2 ②Ca(OH)2 ③Na2CO3 ④Al(OH)3 ⑤NaHCO3 ⑥Si(3)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氯水中,溶液显红色起作用的成分是 ;过一会儿,溶液颜色逐渐褪去,起作用的成分是 ;(4)已知:Fe2+的还原性强于Br—,标准状况下把11.2L氯气通入500ml 0.8mol/L FeBr2溶液中,写出反应完全后的离子方程式 。
近年来,我国对储氢纳米碳管的研究获得了重大进展,电弧法合成的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物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 K2Cr2O7 + H2SO4(稀)—— CO2+ K2SO4+ Cr2(SO4)3+(1)配平、完成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2)此反应的氧化剂是 ,上述反应中若产生11g气体物质,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3)H2SO4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CO是现代化工生产的基础原料,下列有关问题都和CO的使用有关。(1)人们利用CO能与金属镍反应,生成四羰基镍,然后将四羰基镍分解从而实现镍的提纯,最后可以得到纯度达99.9%的高纯镍。具体反应为:该正反应的ΔH 0(选填“>”或“=”或“<”)。(2)工业上可利用CO生产乙醇:2CO(g)+4H2(g)CH3CH2OH(g)+H2O(g) ΔH1又已知:H2O(l)="==" H2O(g) ΔH2CO(g)+H2O(g) CO2(g)+H2(g) ΔH3工业上也可利用CO2(g)与H2(g)为原料合成乙醇:2CO2(g)+6H2(g) CH3CH2OH(g)+3H2O(l) ΔH则:ΔH与ΔH1、ΔH2、ΔH3之间的关系是: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定条件下,H2、CO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H2(g)+2CO(g)CH3OCH3(g)+H2O(g),下列选项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有___ 。A.2v(H2)= v(CO) B.CO的消耗速率等于CH3OCH3的生成速率C.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4)工业可采用CO与H2反应合成再生能源甲醇,反应:CO(g)+ 2H2(g) CH3OH(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CO和20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28题-1)所示。①合成甲醇的反应为__ 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___ 。③若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10L,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为__ __L。④(题28-图2)中虚线为该反应在使用催化剂条件下关于起始氢气与CO投料比和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图.当其条件完全相同时,用实线画出不使用催化剂情况下CO平衡转化率的示意图.⑤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题28 -图3)所示,实际生产时条件控制在250 ℃、1.3×104 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