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图所示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1)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接口字母)混合气→( ),( )接( ),( )接( ),( )接( ),( )接( ),( ).(2)确认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5分)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用0.1000mol·L-1HCl标准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1.10mL,滴定后液面如图,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2)乙学生做了三组平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选取上述合理数据,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小数点后保留四位);(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填序号)。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标准液润洗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下图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图中A试管盛有无水乙醇(沸点为78℃),B处为螺旋状的细铜丝,C处为无水硫酸铜粉末,干燥管D中盛有碱石灰,E为新制的氢氧化铜,F为氧气的发生装置。(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或区域)有(填仪器或区域的代号A~F)___。(2)B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3)C处应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E处应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F处可以添加的固体药品是 ______________。(4)若本实验中拿去F装置(包括其上附的单孔塞和导管),同时将A试管处原来的双孔塞换成单孔塞用以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其它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E处除了依然有上述(3)中所出现的现象之外,还有气体不断地逸出。由此推断此时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苯酚和丙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其反应和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相关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回答下列问题:(1)在反应器A中通入的X是 。(2)反应①和②分别在装置 和 中进行(填装置符号)。(3)在分解釜C中加入的Y为少量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优点是用量少,缺点是__________。(4)反应②为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温度过高的安全隐患是 。(5)中和釜D中加入的Z最适宜的是 (填编号)a.NaOH b.CaCO3 c.NaHCO3 d.CaO(6)蒸馏塔F中的馏出物T和P分别为 和 ,判断的依据是 。(7)用该方法合成苯酚和丙酮的优点是 。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如图是某化工厂利用海水生产镁的流程简图,请回答:(1)实验室中蒸发浓缩液体需要的仪器有玻璃棒、酒精灯、三角架和 。(2)反应③需加入的试剂为 。(3)反应④中能量主要的转化形式为 。(4)步骤②在母液中加入B完全反应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5)若该化工厂由MgCl2生产金属镁的产率是75%,则生产800Kg金属镁至少需要MgCl2的质量为 Kg(保留一位小数)。
一位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列实验。Ⅰ.(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_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Ⅱ.利用下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3)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