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批准成立的某机构“一切均仿照军机处办理”。官员分总理和章京两级。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这说明该机构
下图的《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 ①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②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③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④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没有开始工业化的进程
德国天主教神学家席林(1874—1956)认为,为了给人类的生存提供物质资料,人类必须从事经济活动,但是经济活动不是目的本身,毋宁说“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上帝”,这是当时天主教经济伦理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合理的是
“再涝地熟,旱亦保泽”。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量大,严重影响了播种和农作物生长。为解决这一难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