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物理试卷B卷

关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B.它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C.其速度可以保持不变 D.其动能可以保持不变
来源: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物理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一时间(x-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4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
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m
来源: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物理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两个质量分别为mA、mB的小球A、B,它们都穿在一根光滑的竖直杆上,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滑轮的重力,两球平衡时OA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θ,OB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个小球的质量关系为mA=mB
B.两个小球的质量关系为mA: mB=2cosθ∶1
C.竖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都小于小球自身的重力
D.定滑轮受到细绳的力大于(mA+mB)g

来源: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物理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速度(m/s)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7.5
15.0
22.5
30.0
20
10.0
20.0
36.7
46.7
25
12.5
25.0
54.2
66.7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
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 s
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75 m/s2
D.若汽车以25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者不能安全停车

来源: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物理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牵手”及“嫦娥”系列月球卫星技术的成熟,我国将于2020年前发射月球登陆器,采集月球表面的一些样本后返回地球,为中国人登陆月球积累实验数据。月球登陆器返回时,先由月球表面发射后绕月球在近月圆轨道上飞行,经轨道调整后与停留在较高轨道的轨道舱对接,对接完成后再经加速脱离月球飞回地球,下列关于此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登陆器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必须大于月球第一宇宙速度
B.登陆器与轨道舱对接后的运行周期小于对接前登陆器的运行周期
C.登陆器与轨道舱对接后必须加速到等于或大于月球第二宇宙速度才 可以返回地球
D.登陆器在近月圆轨道上飞行的速度小于轨道舱的运行速度
来源: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物理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在经历时间t1的过程中,水平恒力F做的功为t1
B.木块经历时间t1,在t1时刻力F的瞬时功率为t12
C.木块经历时间t1,在t1时刻力F的瞬时功率为t1
D.木块在经历时间t1的过程中,水平恒力F做的功的功率为t12
来源: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物理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拴接,另一端与物体A相连,物体A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右端接一细线,细线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B相连。开始时用手托住B,让细线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直至B获得最大速度。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B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减小
B.B物体的动能增加量等于B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D.细线拉力对A做的功等于A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
来源: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物理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活动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表面光滑,两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细线跨过滑轮并挂上砝码盘,两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控制装置上,实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然后同时停止。
(1)本实验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小车加速度的大小,能这样比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Ⅰ、Ⅱ的质量约为200 g.

实验次数
小车
拉力F/N
位移x/cm
1

0.1
 

0.2
46.51
2

0.2
29.04

0.3
43.63
3

0.3
41.16

0.4
44.80
4

0.4
36.43

0.5
45.56

在第1次实验中小车Ⅰ从A点运动到B点的位移如图所示,请将测量结果填到表中空格处。通过分析,可知表中第________次实验数据存在明显错误,应舍弃。

来源: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物理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暗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子、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地落下。
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
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
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1)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 Hz,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圆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 m/s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________ m/s(结果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来源: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物理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6 m/s。遇到情况后,甲车紧急刹车,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刹车后也采取紧急刹车。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a1=3 m/s2,乙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a2=4 m/s2,乙车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5 s(即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刹车后0.5 s才开始刹车)。
(1)甲车紧急刹车后,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2)为保证两车紧急刹车过程不相碰,甲、乙两车行驶过程至少应保持多大距离?

来源: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物理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一块足够大的光滑平板放置在水平面上,能绕水平固定轴MN调节其与水平面所成的倾角。板上一根长为="0." 60m的轻细绳,它的一端系住一质量为0.2kg的小球P,另一端固定在板上的O点。先将轻绳平行于水平轴MN拉直,然后给小球一沿着平板并与轻绳垂直的初速度v0=3.0m/s。重力加速度g=l0

(1)求当平板的倾角固定为90º,小球经过运动轨迹的最低点时轻细绳中的拉力大小;
(2)当平板的倾角固定为α时,若小球能保持在板面内作圆周运动,倾角α的值应在什么范围内?

来源: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物理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自由端恰好与水平线AB平齐,静止放于倾角为60°的光滑斜面上。一长为L=10cm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1 kg的小球,将细绳拉至水平,使小球在位置C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最低点D时,细绳刚好被拉断。之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沿斜面方向将劲度系数为k=100N/m的弹簧压缩,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弹簧的劲度系数k及弹簧的形变量x的关系式为。g=10 m/s2,求:

(1) 当弹簧的形变量为x=9cm时小球的加速度大小;
(2) D点到水平线AB的高度h;
(3) 在小球的运动过程中,小球的动能最大值。

来源: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1月)物理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