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语文 / 试卷选题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中的“搭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最突出的写法是________。
A.借物喻理 B.借物喻人 C.托物言志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拼读写字我最棒。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语境注音我能行。
(1)乡亲们铺了这一排排平稳、(  )实的搭石,联(  )着故乡的小路。
(2)人们按照二尺左右的(  )隔摆上石头,溪水从石头(  )潺潺流过。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添枝加叶组字词。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会填量词。
一 搭石   一 扁舟
一 故事    一 暴雨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走停停加标点。
山洪过后 人们出工 收工 赶集 访友 来来去去 必须脱鞋绾裤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择词语填空。
保持 坚持
(1)遇到这样的麻烦事,你一定要(    )冷静。
(2)王爷爷(    )不懈地进行了多次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
必须 必需
(3)我们学习(    )刻苦钻研。
(4)煤、铁等是发展工业(    )的原料。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一读,写一写。
例:一排一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张小小的邮票,联结着_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
(2)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带去了__________,也带去了__________。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________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________ 人影________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把短文中的横线部分补充完整,并加标点。
(2)在短文括号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短文中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  )
A.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急就过桥。
B.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4)短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细读课文深感悟。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是点睛之笔,实际上是作者巧借________任人踩踏,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这是人性美的表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这也是美。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语段阅读。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  )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  )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给短文中加点字注音。
(2)短文中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事例,突出了山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心灵。
(3)短文中“理所当然”的意思是(  )
A.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指乡亲们自古以来都背老人过搭石,已成民情民俗。
B.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指年轻人不得不遵守道德约束背老人过搭石。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画阅读。
(图一)
(图二)
(1)仔细观察前面的两幅漫画,写出每幅漫画的内容?
图一:                              
图二:                              
(2)两幅图都表现了“助人为乐”的主题,你怎样评价这两个助人为乐的人?
图一:                              
图二: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把“然”字词语送回家。
恍然 竟然 安然 泰然 毅然 果然
(1)料事如神为(    )。
(2)茅塞顿开用(    )。
(3)平安归来用(    )。
(4)毫不犹豫用(    )。
(5)镇定自若是(    )。
(6)意料之外用(    )。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 文 在 线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仿写句子。
①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带去了_____________,也带去了________。
②一张小小的邮票,联结着____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___。
(2)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满意离去时,会想:______                        
(3)选段中描写了走搭石的两种情景,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和年轻人背老人。4. 你认为“美好的情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 外 提 优

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小小的水井。井台是青石板铺成的,有一个微微的坡度。井圈是一块整石头凿成的,里口圆,外面则是八角形。
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只有井口那些被绳磨出的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记载着它的年龄。
井水很清很清。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我和妹妹常到井台上来乘凉。我们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闪星星。一边数,我一边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井水很甜很甜(我们那里,把含盐量很少的淡水,就叫做甜水)。我们平常吃的,都是这井里的水。用它来浇菜,就更是极好的水了。妈妈浇菜的时候,常常带着我们。“快,拎水去!”妈妈一吩咐,你就能立刻听到我和妹妹在井台打水的嬉笑声。
夏天,井水很凉很凉。有一年,六月里,山里的表叔给我们带来了一小筐新摘下来的红李子。妈妈接过来,马上把那小筐交给我说:“快去,把它吊在井水里!”我找了一根长绳子,一头系着小筐,把它吊进了井水里;另一头,便捆在井旁的大树上。
吃过晚饭,妈妈让我把李子从井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又脆又甜,又有一股清香和被井水浸的冰凉!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时候,我常常想,现在我也常常想: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他们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多少甜美和欢乐。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 记(     ) 晚(     )着(     )
(2)词语替换。
①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     )
②他们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多少甜美和欢乐。(      )
(3)仔细阅读选文,文中的“我们一家”快乐吗?从哪些地方看出呢?
                                                                  
(4)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你知道吗?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5)读了本文,我忽然想起一句俗语: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2搭石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