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执著/踌躇花团锦簇/相形见绌 | B.赫然/重荷呕心沥血/销声匿迹 |
C.遗骸/惊骇义愤填膺/草长莺飞 | D.羁绊/滑稽鳞次栉比/陟罚臧否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寥阔奄奄一息取缔浑身懈数 |
B.馈赠 姗姗来迟玷污顶礼膜拜 |
C.交卸家渝户晓伎俩 断章取义 |
D.澜语苦心孤诣 推崇一抔黄土 |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地,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
B.这部文学名著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C.黄埔区丰乐蔬菜批发市场里,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采购各种新鲜蔬菜。 |
D.经北京公安部门全力侦破,故宫文物失窃案终于水落石出,偷窃者竟是一个普通游客。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礼盒,来满足人们馈赠亲友的需求。 |
B.针对“假羊肉”事件,广州市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了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
C.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 |
D.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
下面情境中,女儿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情境】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想要自己开车。
A.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 |
B.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别开了! |
C.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 |
D.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
多读经典名著可以使人格高尚,灵魂伟大。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饱食了珍贵的精神食粮,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请从下面四部名著中选择一部作品,填写一张读书卡。
《童年》 《鲁滨逊漂流记》 《水浒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著回音卡
作品及作者 |
|
人物及性格 |
|
与人物有关的情节 |
|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
B.重峦迭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
C.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
E.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F.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也忧,退也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各名篇中空缺的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正是江南好风景, 。 (赵翼《论诗》)
②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③不戚戚于贫贱,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④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⑤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十则》)
⑥牧人驱犊返, 。 (王绩《野望》)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4分)
诗词往往给人以启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杜甫《望岳》中的“ , ”启迪我们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高峰。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乡为生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鱼我所欲也》)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
(3)烨然若神人 (《送东阳马生序》)
(4)其一犬坐于前 (《狼》)
(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唐雎不辱使命》)
阅读下面的文段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敌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 |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所以动心忍性 |
C.而委而去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D.之多助之至攻亲戚之所畔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乙文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
B.乙文中列举六位人物的事例,既引出观点,又充当论据,有很强的说服力。 |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但说理充分,而且加强了文章气势。 |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治国的道理。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胜”和“婵娟”分别是什么意思?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段。
独立苍茫自吟诗
黑瑛
商品大潮中的弄潮儿不是诗人。虽然诗人也有“下海”的,但一旦涌到了潮头浪尖上,也就再也不是诗人了。
诗人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甚至,还要耐得住折磨。你看,屈子行吟泽畔,老杜衰病孤舟,历史从不在诗人的脚下铺上红地毯,诗人在红地毯上也走不完自己的历史之路。
16 世纪时,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喜欢养马,也喜欢“养”诗人,凭他当皇帝的头脑和养马的经验,他认定:给诗人要喂点好的,但不能喂得太肥,太肥就不中用了。诗人们自己似乎也颇了解自己身上的这种缺点,19世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给他一个诗人朋友的妻子写信说:自从你给了他幸福,他就很少歌唱了,诗人是苦恼的夜莺,折磨他吧!让我们再谛听他那苦恼而甜美的歌声。
你看,皇帝这么说固可姑妄听之,诗人们自己这样说,就不免使人感慨了。
当然,“折磨”诗人让他唱出痛苦但美好的歌,不应只是指爱情在诗人心中的激荡。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可能使诗人们牵肠挂肚;人事、时事、古今事,也会使诗人们反侧难平。如果这也可以叫做“折磨”,人们倒是有理由相信:只有在这种“折磨”中诞生的诗,才有可能焕发出血光火色般的辉煌!
只是,这也难为了诗人和想要成为诗人的人——谁让“诗”也要穷而后工呢?
穷而后工,不只是生活的困穷,但也包含生活的困穷。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田园”,但还要在南山下种他的豆。显然,如果你以为只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能作个诗人,那你就误解了陶渊明,也误解了诗。
还有在中国古代诗坛坐头把交椅的杜甫,他那顶诗圣的桂冠也是“穷”而后得的。显然,如果你以为只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可以作个诗人,你就误解了杜甫,也误解了诗。
为什么诗人总是为“穷”所纠缠?这事有些一言难尽。
诗, 应该蕴涵着、表现着人世间最真的、最纯的、最美的东西,真正追求“诗”的诗人,也必然是用自己的赤心去追求人世间最真、最纯、最美的东西,为此,他就必须甘于在自己心田里保留一片超脱于世俗之上的净土,也必须敢于为坚持这片净土而竭精尽瘁。这样一来,诗人生涯中就难以避免与“穷”字打交道了。这倒不是诗人天生“贱骨肉”,总愿自讨苦吃。
其实,诗人又何尝没有些怨气?苏轼有句云:“平生文字为我累”,甚至还说过“人生识字忧患始”的话,你看,作诗吃了苦头,竟连“人文之本”的文字也骂起来,可谓怨气冲天了。史家评论说,论器识、议论、文章、政事,苏轼都是宰相之才。如果下点“韬晦”的工夫,不以诗文张扬,也许不致“命穷”如此。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这样,苏轼还能是现在人们心目中的诗人苏轼吗?
是什么使得诗人们虽“穷”而执着不已呢?这是由于诗人的心中有一个世界。诗人心中的这个世界里,装着天下的忧乐,装着古今的沧桑,却惟独没有装着“自己”。
正因为装那么多,诗人才“累”;正因为不顾自己,诗人才“穷”。但是,也正因为要装那么多,诗人必须忘怀自己;正因为忘怀自己,诗人才能“穷”而忘忧,“穷”而执着,“穷”而后工……
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被困“绝粮”,弟子纷纷离去,一派穷途末路的光景。这时,直性子的子路很想不通,他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想了想说:“君子固穷。”稍停,孔子又说:“小人,穷斯滥矣!”这里,孔子是说的君子和小人,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说的是诗人中的君子和小人,君子、小人中间的诗人。
“固穷”,穷而益坚也;“穷斯滥”,一穷便乱来也。
繁花乱眼身外事,独立苍茫自吟诗。“折磨”自己吧,谁要你愿意做个诗人呢!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诗人要耐得住清苦与寂寞,那些涌到潮头浪尖上的“弄潮儿”,是做不了诗人的。 |
B.“折磨”诗人能让他唱出痛苦但美好的歌,不仅是指爱情在诗人心中的激荡,也指其他各种事,使诗人们牵肠挂肚。 |
C.诗人要用自己的赤心去追求人世间最真、最纯、最美的东西,因此他们乐于与“穷”字打交道。 |
D.诗人心中有一个世界,装着天下的忧乐,装着古今的沧桑,虽“穷”而执着不已。 |
下列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文章一开头,就以“大潮”作比喻,以极强的感染力渲染了时代通病——在今天“商品第一”的现实面前,诗人们也难以免俗,已经失去了诗人的品格。 |
B.苏轼一向被人们赞叹为胸襟开阔,豪放豁达,但本文中却详写到了他的怨气与“韬晦”,视角独特,评价中肯,还原了苏轼“人”的特点。 |
C.诗歌“穷”而后工,其中“穷”不仅指诗人个人的生活处于艰难穷困之中,更指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艰难动荡,诗人有太多不幸遭遇,难以施展忧国忧民的抱负。 |
D.本文文笔清新,大气厚重;既有中国古代诗人的沉重背影,也有国外诗人的独特感悟,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冲击。 |
结合全文内容回答,诗人为何总是为“穷”字所纠缠呢?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让我们再谛听他那苦恼而甜美的歌声”此句中,“苦恼”和“甜美”分别是指什么?
(2)“穷而后工,不只是生活的困穷,但也包含生活的困穷”这句话是否矛盾?
文章结尾用孔子的事例的作用和好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段。
一起午餐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费方利 译
看戏中途休息时,她愉快地招呼我:“啊,我们第一次见面已经是很多年前了。还记得我见你的第一回吗?你请我一起午餐。”
我记得吗?
那是20年前,我租住在巴黎一间小小的公寓,挣的钱勉强够生活。她读了我的一本书,写信来与我探讨。我回信去感谢她。不久,我又收到她的一封来信,信中说她要经过巴黎,希望能跟我聊聊;但是时间有限,她唯一的空闲时间是下个星期四。她上午在卢森堡,问我中午是否可以请她到福伊约吃顿简便的午餐?福伊约是法国参议员用餐的地方,我完全消费不起,也从未想过去那个地方。但我想我有80法郎(金法郎),能维持到月末,一顿简单的午餐应该不会超过15法郎。若是把接下来两个礼拜的咖啡开销省下,应该足够应付。
我回信约这位朋友星期四的十二点半在福伊约碰面。她不如我想象的年轻,且外表僵硬,丝毫不吸引人。她实际上已经是年过四旬的妇人。她给我的印象是牙齿极多,又大又平整的白牙,远多出实际的需要。
菜单上来的时候,我惊呆了,因为这里的价格远比我料想的高出很多。不过她一再为我宽心。
“我午餐从不吃东西。”她说。
“哦,请不要这么说!”我慷慨地回应她。
“我从来只吃一样东西。我想如今人们吃得太多了。也许,一条小鱼。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三文鱼。”
那时三文鱼还不当季,菜单上也没有。但我还是开口问侍者有没有供应。有的,一只漂亮的三文鱼刚刚到,是店里来的第一只。我为我的客人点了。侍者问她等三文鱼上桌的时候,是不是要来点什么。
“不,”她回答道,“我从来都只吃一样东西。除非有点儿鱼子酱。我从不介意吃鱼子酱。”
我的心沉下一点。我知道我请不起鱼子酱,但是我总不能对她开这个口吧。我跟侍者说,无论怎样要送上鱼子酱。至于我自己,我选了菜单上最便宜的——羊排。
“我觉得你吃肉真不明智。”她说。“你吃那么油腻的肉,下午怎么工作呢?我不想让自己的胃负担太重。”
接下来是喝什么的问题。
“我午餐从不点喝的。”她说。
“我也不喝。”我立马回应她。
她向我露出友好的、白亮亮的牙。
“除了香槟,医生让我别喝其它的。”
我猜想我的脸色应该有点发白了。我点了半瓶香槟。故作轻松地说了声医生严格禁止我喝香槟。
“那你要喝点什么?”
“水吧。”
她吃着鱼子酱,啖着三文鱼。她欢快地谈美术、文学和音乐。可我在担心账单有多少。我的羊排上了,她很严肃地指导我的饮食。
“我看你习惯吃很重口味的午餐。这个习惯肯定不好。为什么不学学我,只吃一样东西呢?我保证你一定会感觉舒服很多。”
侍者拿着菜单又过来时,她装模作样地把他招呼到一边。
“不,不,我午餐从不吃什么。只要一口,其它的不用了,我说吃饭不过是个交谈的借口。我吃不下其它的了,除非他们有那种大芦笋。若是在巴黎没吃点芦笋就回去,那我多遗憾。”
我的心沉下来了。我在商店见过芦笋,知道价格奇高。每次见到,我都馋得流口水。
“夫人想知道你们这儿有没有那种大芦笋?”我问侍者。
我使尽全身力气祈祷侍者说不。他那宽大的、牧师一样的脸上堆满愉快的笑容,他跟我们保证绝对供应很大、很壮观、嫩滑无比,简直奇迹一样的芦笋。
“我一点都不饿,”我的客人叹口气道,“但是如果你坚持,我不介意来点芦笋。”
我点了芦笋。
“你要不要来点?”
“不,我从不吃芦笋。”
“我知道有人不喜欢芦笋。其实问题是,你吃的肉坏了你的胃口。”
我们等着厨师做芦笋。我焦灼不堪……
芦笋上来了。笋大、多汁且惹人垂涎。我看着这个邪恶的女人大口大口地下咽。终于吃完了。
“来点咖啡?”我问道。
“好吧,就要点冰激凌和咖啡。”她回答。
我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了,便给自己点了咖啡,给她点了冰激凌和咖啡。
接着,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等咖啡的时候,侍者领班那张假面上带着谄媚的微笑,端着满篮子的大桃子走到我们跟前。这些桃子灿若纯真少女的绯红面庞,充满了意大利风景画的风情。桃子不是还不到上市的时候吗?天知道它们得值多少钱。可过了一小会儿,我也知道它们值多少钱了,因为我的客人,边说着话,边心不在焉地拿起一个来。
“你瞧,你的胃里塞满了肉”——我可怜的一小份羊肉——“你再吃不下别的了。我刚刚就吃了点小吃,可以再享用一只桃子。”
账单来了,当我结完账,我发现剩下的只能付一个寒酸的小费。她扫了一眼我留给侍者的三法郎,我知道她觉得我吝啬。可是当我走出饭店,我接下来一个月就穷得响叮当了。
“学学我的方式,”临别握手的时候她对我说,“午餐不要超过一样食物。”
“我比你还厉害,”我回嘴道,“我今晚什么都不吃。”
“幽默!”她欢快地喊道,跳进出租车。“你真是够幽默啊!”
我不是有报复心的人,但我毫无愧疚地看到了满意的结果。今天,她的体重足足有294磅。 (选文略有删改)
全文围绕“午餐”展开故事,请依照形式把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她”的话 |
“我”的反应 |
“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三文鱼。” “我从不介意吃鱼子酱。” |
尽量显出慷慨,为她点了三文鱼、鱼子酱,而自己只要了最便宜的牛排。 |
“除了香槟,医生让我别喝其它的。” |
(1) |
“若是在巴黎没吃点芦笋就回去,那我多遗憾。” |
(2) |
“好吧,就要点冰激凌和咖啡。” |
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了,给她点了冰激凌和咖啡,给自己点了咖啡。 |
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问题。
(1)从“她读了我的一本书,写信来与我探讨”这一句话中,你可以看到“她”和“我”是什么关系?
(2)“我”为什么说“毫无愧疚地看到了满意的结果”?
阅读故事,离不开想象。请你以“我”的身份,把画线句子“焦灼不堪……”中省略的内容写出来。
从全文来看,“她”有哪些鲜明的性格特征?请联系文章简要分析。
本文讽刺意味极强。有人认为,除了讽刺“她”外,对文中的“我”也含有讽刺。请你谈谈对这种看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