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较难
  • 浏览 2144

阅读下面的文段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敌出则无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
B.以域民不封疆之界所动心忍性
C.而委去之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D.之多助至攻亲戚所畔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乙文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乙文中列举六位人物的事例,既引出观点,又充当论据,有很强的说服力。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但说理充分,而且加强了文章气势。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治国的道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