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下列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

A.氯、溴、碘 B.食盐、淡水 C.烧碱、氢气 D.钠、镁、铝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氧化硅(SiO2)又称硅石,是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如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
B.盛放Na2C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C.硅胶吸水后不能重复再利用
D.图中所示的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氯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气是电解质
B.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液氯具有极强的漂白性
C.氯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受热后溶液的红色不能恢复
D.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来鉴别氯气中是否含有氯化氢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金属与HNO3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
D.可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硝酸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中不可能含有SO3气体
B.等物质的量的SO2与Cl2同时通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漂白性增强、pH减小
C.BaSO3能够溶于稀盐酸,所以可以用Ba(NO3)2溶液、稀盐酸鉴别SO2和SO3
D.一定条件下,铁粉与硫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可以得到两种气体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C.Cl2和S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SO2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溴水褪色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中结晶出的MgCl2·6H2O可在空气中受热分解制无水MgCl2
C.在第③④⑤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浓缩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硝酸能与木炭反应,证明浓硝酸既具有强氧化性又具有强酸性
B.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用先加入少量溴化钠溶液再用酒精萃取的方法提纯
C.高温下SiO2与Na2CO3反应生成Na2SiO3和CO2,证明硅酸酸性强于碳酸
D.铵盐受热都能分解,但不一定都能生成氨气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温度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当通入的Cl2体积为V1时达到饱和,溶液中c(H+)变化如图中曲线a。已知Cl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饱和氯水升温,继续通入Cl2时,溶液中c(H+)变化如曲线b
B.在饱和氯水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中c(H+)变化如曲线c
C.降温,继续通入Cl2时,溶液中c(H+)的变化曲线如b
D.在饱和氯水中加入NaOH使pH=7,所得溶液中存在c(Na+)>c(ClO-)>c(Cl-)

>c(HClO)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
B.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不相等
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O2则有沉淀生成
D.将足量Cl2通入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剩余的固体物质成分为NaCl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装置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Ba2+、I-、S2-。分别取样: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A.Na+ B. C.Ba2+ D.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某物质X能发生如下转化,

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X为N2或NH3,则A为硝酸
B.若X为S或H2S,则A为硫酸
C.若X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A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
D.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足量的溴化亚铁和少量的氯气反应:2Fe2++Cl2=2Fe3++2Cl-
B.亚硫酸氢铵和氢氧化钠的反应:+OH-NH3↑+H2O
C.二氧化硫气体通入过量的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
D.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标有横线的物质在给定的条件下不能完全溶解的是(   )
①1 mol Zn与含1 mol H2SO4的稀硫酸溶液反应
②1 mol Cu与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溶液共热
③1 mol Cu与含4 mol HNO3的浓硝酸溶液反应
④1 mol MnO2与含4 mol HCl的浓盐酸溶液共热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图瓦卢是由多个珊瑚礁形成的岛国。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大量珊瑚礁(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被海水侵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人为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有人根据液态CO2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CO2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小大气中CO2的浓度。为使CO2液化,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减压、升温        B.增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增压、降温
(4)科学家研究发现,用“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加强呼吸作用   ②加强光合作用   ③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    ④加强植物蒸腾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能快速、有效地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________。
A.使用天然气等燃料
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
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D.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沉淀最终变为_______色,写出沉淀变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甲针筒内的现象是:有_______生成,甲筒活塞_______移动(填“向外”、“向内”或“不”)。反应后甲针筒内有少量的残留气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其通入_______溶液中。
(3)实验3中,甲中的30 mL气体是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那么甲中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写出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4中,已知:3Cl2+2NH3=N2+6HCl。甲针筒除活塞有移动,针筒内有白烟产生外,气体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最后针筒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mL。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和下列装置制取少量次氯酸钠,并进一步探究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


相关资料:反应Cl2+2NaOH=NaClO+NaCl+H2O属于放热反应,温度稍高时便发生副反应:3Cl2+6NaOH=NaClO3+5NaCl+3H2O。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请在装置A、B、C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装置放在②处________。
(2)部分学生认为上述装置存在缺点,他们指出在前两个仪器之间应增加如D图所示的装置:你认为D中所盛液体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3)该化学兴趣小组对产品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第一步,测其pH=10。结合相关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
第二步,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备选了紫色石蕊试液对次氯酸钠的性质进行实验检验。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中的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甲、乙、丙、丁为单质,常温下甲、乙为无色气体,丁为黄绿色气体。丙是常见金属,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工业。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G后再通过电解G制取丙,同时得到副产物丁。A、E的分子中均含10个电子,A是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E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溶液。框图中各物质转化所涉及的条件均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⑤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画出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写出A、B的等电子体(原子数和电子数均相等的粒子) 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3)C的水溶液显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盐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可用铁、铝制的容器盛放浓硫酸,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性。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在纸上,纸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性。
(2)硝酸铜是制备Cu-Zn-Al系催化剂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下列制备方法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_______ (填序号)。
①Cu+HNO3(浓)Cu(NO3)2
②Cu+HNO3(稀)Cu(NO3)2

(3)①在100 mL 18 mol/L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_______

A.40.32 L B.30.24 L C.20.16 L D.13.44 L

②若使上述反应中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向浸泡铜片的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铜片溶解,并且该反应的产物只有氯化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