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陕西]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美金”、“恶金”二词,出自《国语》等先秦古籍,有学者认为:“铁在未能锻炼成钢之前品质赶不上青铜,故有美恶之分。”假如这样的推断符合史实,那是恶金主要会用于制造

A.礼器 B.兵器 C.农具 D.食具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海县博物馆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载:(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中所载“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条完全吻合,它虽然只有短短的650余字,却包括了数十个项目的综合统计,此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有

A.《集簿》是我国迄今首次发现的郡国向朝廷呈报的上计簿
B.《集簿》对于进一步研究东汉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C.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D.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塞罗说过:“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以下是《十二铜表法》条文,体现西塞罗这一法治观的是

A.“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B.“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C.“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
D.“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唐制定的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缓解
C.自耕农逐渐衰退 D.土地兼并得以缓和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说:《物种起源》这本书实际上也为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B.《物种起源》强调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进化论观点
C.《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D.《物种起源》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纽约时报》中曾经评论道:这是一本令人欢欣鼓舞的关于全球化的著作,非常具有可读性……这里所说的是著作是托马斯·弗里德曼2005年所撰写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这本书中一句名言为:“装载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以及柏林墙的倒塌启动了世界变平的过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完成于21世纪初期
B.信息技术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
C.面对世界的变得平坦,我们应该修筑保护墙
D.全球化开始于柏林墙的倒塌,因为柏林墙的倒塌拆除了地缘政治的屏障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孤独/亲人的丧失/又一次漂泊在海上/自然的慰藉/我没有爱过这世界/意大利一个灿烂黄昏/罗马/荒墟。 这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诗人拜伦的作品《《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下列作品与此艺术风格一致的是

A.《蓝色多瑙河》 B.《战争与和平》 C.《人间喜剧》 D.《向日葵》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对此理解正确是

A.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更注重地下之资料的研究价值
B.用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结论应该深信不疑
C.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作用很大
D.新材料不一定是新发现新出土的材料,而是新眼光新视角看待的材料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革命的转变中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中

A.革命主要对象前者发生了转变,后者没有发生转变
B.革命指导思想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
C.领导力量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
D.革命的动力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6年8月16日,孙中山应浙江督军吕公望邀请,赴浙江观钱塘江大潮时发出的感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下列各项能体现孙中山思想中“潮流”的是

A.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主张
B.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之主张
C.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君主立宪之主张
D.义和团的扶清灭洋之主张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有一节“没有出场的角色”,他指出:在演出维新到政变的这一出历史剧的时候,还有一个没有出场的角色,他虽然还没有出场,但已经使一切登场人物感觉到他就在舞台的帷幕后面。。。。。。他发出来的使一切大地主、大买办、大官僚和他们的皇太后、皇帝、帝国主义听了发抖的声音已经迫在眼前了。”没有出场的角色是

A.广大人民群众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资产阶级激进派 D.无产阶级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③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政府采用减少税收和和减少国防开支来抑制生产停滞
B.美国政府通过减少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
C.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局面是低赤字、高国债、高贸易逆差的时代
D.美国经济处于“新经济”时代,这是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的结果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毛泽东于1941年5月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在1941年9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首先严厉批评了长期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主观主义思想路线。在1942年2月毛泽东做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会议和报告中,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同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了《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从此开始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 。
材料二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方面指出,在伟大的胜利面前,党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滋长。同时,由于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这样,有一些共产党员将可能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牢固地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防止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全会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防止资产阶级腐蚀的反对突出个人的6条措施:(1)不给党的领导祝寿。(2)不送礼。(3)少敬酒。(4)少拍掌。(5)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6)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材料三  2013年11月9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以上材料均从党建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你列举相关史实,指出党内长期以来主观主义思想路线的表现以及危害。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这次会议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规定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得出什么认识?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国际会议。它是二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等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进行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
其主要内容如下:1.打败德,日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于边界。3.建立联合国际组织。这个组织的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
(材料来源:维基百科 新华国际)
根据所给材料分析:雅尔塔体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皇帝获得了“大帝”的名号:其中一个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至1796年在位)。她上台处于俄国农奴制经济初步瓦解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内政策方面,大力强化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和贵族特权,稳定国内局势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和发展农奴制颁布一系列法令,加强了贵族在各地的权力;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维护农奴主利益,并且她将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在国家以农奴制为统治基础时候,又明智地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对贸易的限制,鼓励向国外出口俄国的农副产品。称自己统治为“开明专制”,(是从18世纪风行欧洲大陆的政治思潮,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俄国实行“开明专制”,既是受欧洲宫廷的政治风气影响,也是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推动所致)。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俄国的工商业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俄国的手工工场的开工数目从1762年的984家增加到1796年的3161家。俄国的生铁产量从1760年的6万吨增加到1800年的16万吨。在对外政策方面,为实现其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对土耳其发动了两次战争,打通了黑海口,完成了彼得大帝始终没有完成的心愿。侵占黑海北岸广大地区。同瑞典进行了战争,伙同普鲁士、奥地利3次瓜分波兰。侵占了周边领土,使俄国版图由此扩大了67万平方千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力图组织反法联盟,积极参与欧洲君主国镇压法国大革命,在俄国历史上开创了干涉欧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国成为欧洲宪兵。
(1)据材料回答,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措施中,为何既要强化农奴制又要发展资本主义?
(2)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对俄国的影响是什么?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作为清王朝执掌重权的汉族封疆大吏,既是封建社会末期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也是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曾氏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当大清帝国内忧外患时,是他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进而平定东南半壁江山,大清始有同治中兴;不仅如此,近代中国首艘兵轮,首批技术工人的诞生,首批中国学童远赴泰西深造等,均与曾国藩有关。他在同治元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购买外国船炮近以剿办发逆,远以巡哨重洋,实为长驾远驭第一要务”。(《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二一,第15页。)与列强交往中,深感到“海国环伺,隐患方长”,“愤西人揽制机之利,谋所以抵制之”。 后来李鸿章的军事上的变革,除了镇压农民起义的作用外,还在反抗外国侵略、巩固国防方面同样是起了重大作用的。天京陷落,曾国藩的“事功”也由此而达至峰顶。清廷不仅不加功封赏,对他是接二连三的严责。曾国藩只好主动裁剪湘军!因有他的湘军,之后分出来了淮军,接着又有了袁世凯的新军。总之在他身处“三千年之大变局”中, “卫道”与“创新”同在,张扬的“守道”和“救时”意识同在, “千古完人”与“汉奸屠夫民贼”同在,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同在。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代,而他的行为却被同一时代所扼止。最后,他带着“名已裂矣,亦不复深问”的复杂心情,冥心孤往地走向历史为他安排好的结局。
(1)材料提到“李鸿章的军事上的变革,除了镇压农民起义的作用外,还在反抗外国侵略、巩固国防方面同样是起了重大作用的”请举一史实说明。
(2)曾国藩身上的“卫道”与“创新”各是什么?
(3)曾国藩在近代化历程中的个人作用有哪些?

来源: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