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湖北]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建立独立监察体制加强君权 B.三权相互牵制达到政治平衡
C.中书省独大威胁皇权专制 D.行政权和军权受制于司法权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中期,孟子曾主张恢复井田制;西汉末王莽改革虽然一度恢复井田制,但很快失败。井田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  )

A.土地国有制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集体劳作生产效率低于分散经营 D.井田制下小农无自由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海一号”:还是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这段材料表明(  )

A.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转型 B.宋瓷提高了当地的生活质量
C.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进步 D.宋瓷密切了两地的友好关系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人朱或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曾用一个比方来说明他的政治主张,“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该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在这里凸显其政治思想是(  )

A.反对雅典实行直接民主 B.主张男女平等
C.批评雅典公民滥用民主       D.提倡“精英治国”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B.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C.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606年英国成立的两个贸易公司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殖民区域按纬度划分的简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与美洲的经济物产存在互补 
B.英国以贸易公司形式推动殖民活动
C.美洲的发现引起了欧洲贸易大发展
D.新航路开辟之后各国角逐殖民霸权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认为,“节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值。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这些观点最有可能直接影响(  )

A.英国成为日不落的大帝国 B.英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
C.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 D.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美国在三个不同时间的城市数和人口比重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  )

时间(年)
1790
1820
1870
城市数(个)
6
61
663
城市人口比重
3.35%
7.2%
25%

A.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              B.海外移民刺激了城市发展
C.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C.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   )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建立民主制度 D.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  )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

A.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五四运动期间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国民大革命兴起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B
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始
C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四大会战
国民政府的军队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
D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实现了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1年,日本失业工人达413000人,1932年达489000人,加上半失业率人数达300万。……全国农家负债总额高达47亿日元,平均每户837日元。从世界经济联系的角度看,日本经济出现上述困境的原因是(  )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军费开支过大
B.日本国内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C.各国加大资本输出,冲击日本国内市场
D.各国贸易壁垒致使日本海外市场萎缩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0
4
17
17
6
1.7
美国
33
20
53
9
6.7
3.5

由此可以判断(  )
A.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         B.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
C.经济危机冲击贸易自由化政策         D.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文献是(  )

A.《全国劳工关系法》 B.《公平劳动标准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8年4—5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外经贸部的干部访问香港;5月北京成立了一个国务院下属的港澳事务办公室;外经贸部副部长也在当年12月访港,期间促请港督访问北京。这一连串的举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将解决香港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B.认识自身落后以解放思想
C.发挥香港在对外开放中作用 D.借鉴香港现代化成功经验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就是要对帝国主义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苏联)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少一点,当时被作为修正主义外交路线被批判。这件事会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60年代初期
C.20世纪70年代初期 D.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上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消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4年7月,孔祥熙从美国致电蒋介石:“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这封密电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B.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C.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D.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B.欧洲一体化旨在摆脱美苏“冷战”的威胁
C.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
D.“冷战”的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  )

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C.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
D.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3月,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他曾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经济困难,物质生活水平低 D.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  )

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B.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D.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古以来,地方政治管理制度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在官员任期方面)“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周分封制图                              秦郡县制图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分别是什么?陆世仪指出了两种制度怎样的弊端?(4分)
(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谈谈郡县制的合理性。(3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地方怎样的改革。并对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进行评价。(5分)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材料二  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威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的建议。配兰等人毫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组阁。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他总共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记录……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兰等人复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郡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其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2 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 000~4 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结合史实说明近代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4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议会制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民主政治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一体化进程部分大事记:
1967年——欧洲共同体创立,有6个成员国。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2002年1月——欧元正式在欧盟12国流通。
2003年5月1日——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
2005年——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一体化进程陷入僵局。
2007年12月13日,再次扩大后的27个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了《里斯本条约》,2009年《里斯本条约》的生效为欧盟重启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9年11月19日——欧盟选举赫尔曼·范龙佩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凯瑟琳·阿什顿女士被任命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材料二 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三 欧盟的成立建立在一系列的超国家机构基础上。比如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等。……由于集体决策机制,各国将基于本国利益提出各项应对措施,繁冗的决策程序、不可避免的讨价还价带来了巨大的决策成本,并且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有效的应对。               
——姜艳霞《从欧洲债务危机看欧元区的制度困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5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造成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制度困境。(2分)
(4)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不少人认为欧洲一体化会出现重大倒退,也有人认为渡过危机后的欧洲,一体化将得到加强。结合上述材料及回答,谈谈你的看法。(4分)

来源: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枣阳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