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辽宁]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并在磁场与电流的相互作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我国国家大剧院外部呈椭球型,一警卫人员为执行特殊任务,必须冒险在椭球型屋顶向上缓慢爬行,他在向上爬的过程中

A.屋顶对他的支持力变大 B.屋顶对他的支持力变小
C.屋顶对他的摩擦力变大 D.屋顶对他的摩擦力变小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嫦娥一号”于2009年3月1日成功发射,从发射到撞月历时433天,其中,卫星先在近地圆轨道绕行3周,再经过几次变轨进入近月圆轨道绕月飞行。若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1/6,月球半径为地球的1/4,则根据以上数据对两个近地面轨道运行状况分析可得

A.绕月与绕地飞行周期之比为3/2
B.绕月与绕地飞行周期之比为2/3
C.绕月与绕地飞行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6
D.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为1/96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2m,物体B的质量为m,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与地面间的摩擦不计,用水平力F向右推A使A、B一起加速运动,则B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

A.   B.
C.      D.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b为紧靠着的、且两边固定的两张相同薄纸,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从距纸面高为60cm的地方自由下落,恰能穿破两张纸(即穿过后速度为零).若将a纸的位置升高,b纸的位置不变,在相同条件下要使小球仍能穿破两张纸,则a纸距离b纸不超过

A.15cm B.20cm C.30cm D.60cm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M是一个小型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n1:n2=10:1,接线柱a、b接上一个正弦交变电源,电压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变压器右侧部分为一火警报警系统原理图,其中R2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制成的传感器,R1为一定值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为22 V
B.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警时,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C.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警时,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D.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警时,电阻R1的功率变小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的两个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A板用导线与M板相连,B板和N板都接地。让A板带电后,在两个电容器间分别有P、Q两个带电油滴都处于静止状态。AB间电容为C1,电压为U1,带电量为Q1,MN间电容为C2,电压为U2,带电量为Q2。若将B板稍向下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向下动,Q向上动 B.U1减小,U2增大
C.Q1减小,Q2增大 D.C1减小,C2增大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矩形金属框MNPQ置于xOy平面内,平行于x轴的边NP的长为d,如图(a)所示。空间存在磁场,该磁场的方向垂直于金属框平面,磁感应强度B沿x轴方向按图(b)所示规律分布,x坐标相同各点的磁感应强度相同。当金属框以大小为v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d =l,则线框中始终没有感应电流
B.若d = l,则当线框的MN边位于x = l处时,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最大
C.若d = l,则当线框的MN边位于x = l处时,线框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最大
D.若d = l,则线框中感应电流周期性变化的周期为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a-F图像,则从图像可知,该同学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两个实验环节出现失误,请问他的两个失误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为某一测量电路,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由最右端滑动至最左端,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可知:_____(填“a”或“b”)是电压表V2示数变化的图象,电源电压为_____V,电阻Rl阻值为_____Ω,变阻器最大阻值为_____Ω。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形轻杆两边互相垂直、长度均为l,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两端各固定一个金属小球A、B,其中A球质量为m,带负电,电量为q(q>0),B球开始不带电,质量未知。现将“∟”形杆从OB位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sin37°=0.6,cos37°=0.8)

(1)当OB杆转过37°时,两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则B球的质量为多少?
(2)若在空间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OB杆从原来位置开始释放能转过的最大角度为127°,则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多少?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的区域内存在着沿轴正方向、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的区域内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从轴上的点以沿轴正方向的初速度射出,恰好能通过轴上的点。己知带电粒子的质量为,带电量为均大于0。不计重力的影响。

(1)若粒子只在电场作用下直接到D点,求粒子初速度大小
(2)若粒子在第二次经过轴时到D点,求粒子初速度大小
(3)若粒子在从电场进入磁场时到D点,求粒子初速度大小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是分子平均动能与分子平均势能的和
B.温度越高,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温压缩,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D.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向无序度更大的方向发展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用销钉固定的光滑绝热活塞把水平放置的绝热气缸分隔成容积相同的A、B两部分,A、B缸内分别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时,两部分气体温度都为t0=27℃,A部分气体压强为pA0=2×105Pa,B部分气体压强为pB0=1×105Pa。拔去销钉后,保持A部分气体温度不变,同时对B部分气体加热,直到B内气体温度上升为t=127℃,停止加热,待活塞重新稳定后,(活塞厚度可忽略不计,整个过程无漏气发生)求:

(1)A部分气体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VA:VA0
(2)B部分气体的压强pB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的一细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时水面上首先消失的是绿光
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上的某一位置会时而出现明条纹时而出现暗条纹
C.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向外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D.根据相对论可知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是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已知波速v="2" m/s,质点PQ相距3.2 m。求:

①在图乙中画出质点Q的振动图象(至少画出一个周期)。
②从t – 0 到Q点第二次振动到波谷的这段时间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频率的光照射到不同的金属上,逸出功越大,出射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小
B.钍核Th,衰变成镤核Pa,放出一个中子,并伴随着放出光子
C.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核外电子运动的加速度减小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粗糙斜面与水平面通过半径可忽略的光滑小圆弧平滑连接,斜面倾角α=37°,水平面的M到N段是长度L1=0.3m的粗糙平面,N点的右边是光滑的。A、B是两个质量均为m=1kg的小滑块(可看作质点),置于N点处的C是左端附有胶泥的薄板(质量不计),D是两端分别与B和C连接的轻质弹簧,滑块A与斜面和与水平面MN段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滑块A置于斜面上且受到大小F=4N、方向垂直斜面向下的恒力作用时,恰能向下匀速运动。现撤去F,让滑块A从斜面上距斜面底端L2=1m处由静止下滑(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滑块A与C接触并粘连在一起后,两滑块与弹簧所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来源: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冲刺最后一模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