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江苏]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

A. 甲醇 B. 天然气 C. 液化石油气 D. 氢气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丙烯的结构简式: C3H6
B. 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 U)原子 U92146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 Mg2+K+SO42-NO3-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 Na+Cu2+HCO3-NO3- 0. 1 mol/LAgNO3溶液: H+K+SO42-I- 0. 1 mol/LNaAlO2溶液: H+Na+Cl-SO42-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

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

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

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转移 D. 定容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 O2
B. 若甲为 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 若甲为 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 若甲为 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 CO2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L1 mol·L-1NaClO溶液中含有 ClO的数目为 NA 78 g苯含有 C=C双键的数目为3 NA 常温常压下,14 gN2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NA 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 NA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 Cl2:MnO 2+4 HCl Mn2+2 Cl+ Cl2↑+2 H2O 明矾溶于水产生 Al(OH)3胶体: Al3+3 H2O = Al(OH)3↓+3 H+ Na2O2溶于水产生 O2Na2O2+ H2O = 2 Na+2 OH+ O2 Ca(HCO3)2溶液与少量 NaOH溶液反应: HCO3 + Ca2+ OH = CaCO3↓+ H2O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 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 pH 增大
D. 溶液中 Cl-向正极移动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XW 同主族,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r(Z)>r(W)
B. 元素 ZW 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C. 元素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Z 的强
D. 只含 XYZ 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阴极,纯铜作阳极

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CH3COOH)c(CH3COO-)的值减小

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 可用 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C. 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
D. 贝诺酯与足量 NaOH溶液共热,最终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 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 向某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 Fe2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pM=-lgc(M)p(CO32-)=-lgc(CO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gCO3CaCO3MnCO3Ksp依次增大 a 点可表示 MnCO3的饱和溶液,且 c(Mn2)=c(CO32-) b 点可表示 CaCO3的饱和溶液,且 c(Ca2)<c(CO32-) c 点可表示 MgCO3的不饱和溶液,且 c(Mg2)<c(CO32-)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 molCO和1 molH2O,在Ⅱ中充入1 molCO2和1 molH2,在Ⅲ中充入2 molCO和2 mol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容器Ⅰ中 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多 容器Ⅰ中 CO 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 CO 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 )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1)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滤渣2 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4)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
2MgSO4+CCO2+2MgO+2SO2
MgSO4+CMgO+SO2+CO
MgSO4+3CMgO+S+3CO
利用下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D中收集的气体可以是(填化学式)。
B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填字母)。
a.NaOH溶液      b.Na2CO3溶液     c.稀硝酸     d.KMnO4溶液
A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合物A(分子式为C6H6O)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A 的有关转化反应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①

R表示烃基,R`R``表示烃基或氢)
(1)写出A 的结构简式:
(2)G是常用指示剂酚酞。写出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3)某化合物是E的同分异构体,且分子中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任写一种)。
(4)FD互为同分异构体。写出反应EF的化学方程式:
(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AHCHO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硫酸镍铵[(NH4)xNiy(SO4)m·nH2O]可用于电镀、印刷等领域。某同学为测定硫酸镍铵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2. 3350 g 样品,配制成100. 00 ml 溶液A;②准确量取25. 00ml溶液A,用0. 04000mol/L 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Ni2+(离子方程式为Ni2++H2Y2-=NiY2-+2H+ ),消耗EDTA 标准溶液31. 25 ml;③另取25. 00 ml溶液A,加足量的NaOH溶液并充分加热,生成NH356. 00 ml(标准状况)。
(1)若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EDTA 标准溶液润洗,测得的Ni2+含量将(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2)氨气常用检验,现象是
(3)通过计算确定银硫酸镍铵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柠檬酸亚铁(FeC6H6O7)是一种易吸收的高效铁制剂,可由绿矾(FeSO4·7H2O)通过下列反应制备:FeSO4+Na2CO3=FeCO3+Na2SO4 FeCO3+C6H8O7=FeC6H6O7+CO2+H2O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Fe3
1. 1
3. 2
Al3
3. 0
5. 0
Fe2
5. 8
8. 8

(1)制备FeCO3时,选用的加料方式是(填字母),原因是
a.将FeSO4溶液与Na2CO3溶液同时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b.将Fe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Na2CO3溶液的反应容器中
c.将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反应容器中
(2)生成的Fe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3)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足量柠檬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80℃下搅拌反应。①铁粉的作用是。②反应结束后,无需过滤,除去过量铁粉的方法是(4)最后溶液经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柠檬酸亚  铁晶体。分离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 ) 出发,先 制备绿矾,再合成柠檬酸亚铁。请结合下图的绿矾溶解度曲线,补充完整由硫铁矿烧渣制备Fe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可选用的试剂:铁粉、稀硫酸和NaOH溶液):向一定量烧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得到FeSO4溶液,,得到FeSO4·7H2O 晶体。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磷是地壳中含量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主要以难溶于水的磷酸盐如Ca3(PO4)2等形式存在。它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白磷(P4)可由Ca3(PO4)2、焦炭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得。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Ca3(PO4)2(s)+10C(s)=6CaO(s)+P4(s)+10CO(g) H1=3359.26KJ/mol

CaO(s)+SiO2(s)=CaSiO3(s)           H2=-89.61KJ/mol
2Ca3(PO4)2(s)+6SiO2(s)+10C(s)=6CaSiO3(s)+P4(s)+10CO(g)   H3

H3 =KJ/mol
(2)白磷中毒后可用CuSO4溶液解毒,解毒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

60molCuSO4能氧化白磷的物质的量是
(3)磷的重要化合物NaH2PO4Na2HPO4Na3PO4可通过H3PO4NaOH溶液反应获得,含磷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2PO4pH应控制在pH=8时,溶液中主要含磷物种浓度大小关系为。 
Na2HPO4溶液显碱性,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溶液则显酸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磷的化合物三氯氧磷()与季戊四醇()以物质的量之比2:1 反应时,可获得一种新型阻燃剂中间体X,并释放出一种酸性气体。季戊四醇与X 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

①酸性气体是(填化学式)。
X的结构简式为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Y基态原子的3p 轨道上有4个电子。元素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
(1)XY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右图所示。
①在1个晶胞中,X离子的数目为
②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在Y的氢化物(H2Y)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3)Z的氢化物(H2Z)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Y,其原因是
(4)YZ可形成YZ42
YZ42的空间构型为(用文字描述)。
②写出一种与YZ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
(5)X的氯化物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X(NH3)4]Cl2,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5-二甲氧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天然物质白柠檬素的合成。一种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的合成反应如下:

甲醇、乙醚和3,5-二甲氧基苯酚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物质
沸点/℃
熔点/℃
密度(20℃) / g·cm-3
溶解性
甲醇
64. 7

0. 7915
易溶于水
乙醚
34. 5

0. 7138
微溶于水
3,5-二甲氧基苯酚

33 ~36

易溶于甲醇、乙醚,微溶于水

(1)反应结束后,先分离出甲醇,再加入乙醚进行萃取。①分离出甲醇的操作是的
②萃取用到的分液漏斗使用前需并洗净,分液时有机层在分液漏斗的填("上"或"下")层。
(2)分离得到的有机层依次用饱和NaHCO3溶液、饱和食盐水、少量蒸馏水进行洗涤。用饱和NaHCO3溶液洗涤的目的是;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的目的是 。
(3)洗涤完成后,通过以下操作分离、提纯产物,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
a.蒸馏除去乙醚 b..重结晶  c.过滤除去干燥剂  d.加入无水CaCl2干燥
(4)固液分离常采用减压过滤。为了防止倒吸,减压过滤完成后应先,再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