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江西]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

下列成语中,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积土成山 C.木已成舟 D.百炼成钢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对人体危害很大。5月4日19时北京空气质量监测点监测24小时内PM2.5的均值符合国家标准。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B.露天焚烧废旧塑料解决“白色污染”
C.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D.植树造林增加绿化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离子的是
①H2O2     ②Si    ③SO42-     ④            ⑤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③⑤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灾区,为防止传染病传播,河水需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处理方法有:①加热煮沸,②过滤,③投药消毒,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

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硫酸二甲酯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6O4S+2H2O→H2SO4+2X,则X的化学式为( )

A.CH4 B.CH4O C.C2H8O D.C2H8O2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俗名
B.物质的分类
氢氧化钠的俗名——苛性钠
碳酸钠的俗名——纯碱
CH3COOH——酸
NH3·H2O——碱
C.物质的物理性质
D.物质的鉴别
干冰——能升华
氧化钙——加水放热
食盐与苏打——加食醋
化纤与纯羊毛面料——燃烧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央视新闻报道称,河南某农民因焚烧秸秆导致火势蔓延,烧毁了相邻的20亩小麦。专家称遇到这种情况可用农机具设置“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起到的作用是(   )

A.使燃烧物隔绝氧气 B.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C.使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D.使燃烧物的着火点降低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共存且形成的溶液为无色的是( )

A.(NH4)2SO4、HCl、NaNO3、K2SO4 B.K2SO4、KNO3、H2SO4、KMnO4
C.MgSO4、NaCl、HNO3、Na2CO3 D.BaCl2、NaNO3、KCl、H2SO4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将工厂排出的气体(含较多CO2)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

(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的K2CO3溶液,主要反应为:K2CO3+H2O+CO2=2KHCO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方法可以减少碳排放 B.可循环利用的物质A是K2CO3
C.分解池中的主要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品中的主要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纯棉毛巾 B.塑料桶 C.橡胶轮胎 D.羊毛袜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2 B.O C.Cu D.2Fe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溶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稀硫酸 B.烧碱溶液 C.稀盐酸 D.氨水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氢气和氮气
B.用肥皂区别硬水和软水
C.用灼烧的方法区别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
D.用滴加澄清石灰水,震荡的方法区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B.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含有酸根离子
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个数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甲烷②食盐③浓硫酸  ④氨水⑤氮气。
(1)可用做干燥剂的是       ;(2)可用做灯泡填充气的是        
(3)可用做调味品的是       ;(4)可用做化学肥料的是          
(5)可用做清洁燃料的是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其主要成分如右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豆腐的主要成分
物质
每100g含有

89.30g
蛋白质
4.70g
油脂
1.30g
糖类
2.80g
维生素B1
0.06mg
维生素B2
0.03mg

0.24g

1.40g
其它
 

(1)其中的铁、钙是指        (填序号);
①分子         ②原子     ③元素
(2)当人体缺钙时,可能引起的疾病是(填序号);     
①骨质疏松症   ②贫血症   ③夜盲症
(3)豆腐中除了含有蛋白质、油脂、糖类、无机盐、水之外,还含有的营养素是        
(4)豆腐常用塑料袋包装,请指出使用塑料袋包装的利与弊(各答一条)。
利:                          
弊: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钴可形成化合价为+2和+3的两种氧化物,其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CoCl2固体是蓝色的,CoCl2·6H20固体和CoCl2溶液都是粉红色的。将滤纸放入CoCl2溶液中浸泡,取出晾干。将干燥的粉红色滤纸用酒精灯小心烘烤,滤纸由粉红色逐渐变成蓝色,烘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金属钴投入稀硫酸中,发生化学反应Co+H2S04=CoS04+H2↑。预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
小的是     
(4)要配制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丙物质溶液,配制时溶液的温度需要控制的范围是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A~H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关系如左图所示.A、H为气体单质,且A是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E、F是两种生活中常见的盐(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1)A是_________,F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B→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4)E→F反应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体积与所加稀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由此可推知上述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如果要制得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装置_____收集。
(2) 实验室选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   端进入,其验满的方法是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SO4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__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里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①:       ;         猜想②:Na2SO4
猜想③:Na2CO3;          猜想④:Na2CO3、Na2SO4
【实验探究】

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    成立;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    可能成立;若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猜想      成立,若沉淀全部不溶解,则猜想      成立。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Cl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       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
(2)为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1.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          
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4)小明仍有疑问:实验1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
为此,小红又做了实验1的对比实验:          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证明实验1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2。
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溶液中,观察到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拓展探究】请再用一种方法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四份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充分反映后用天平称量,几率试验数据如下:

试验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所取样品的质量/g
50.0
50.0
50.0
50.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0
40.0
60.0
80.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2
0.4
0.5
0.5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
(1)经分析,在第1次实验结束后,反应物_________完全反应完了。
(2)50.0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最多能生成气体_________g。
(3)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4)请在图中画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的变化关系。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