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西]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在著名的福建土楼承启楼前有一副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观是历史学的核心,任何一个研究、解释历史的人,都有意无意地遵循着一种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一部分。下列不属于历史观的是

A.“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B.“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C.“太极生阴阳,理生气” D.“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评论某历史事件:“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该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3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一套“蒙学教科书”,其中《蒙学修身教科书》分修己、保身、待人、处世四章,有关守法、纳税、财产和政治等内容属于“处世”章,相关课文有:“纳税者皆有监督用此税项之权”;“我于公财产无取用之权,我于私财产有支付之权”;“天下无无政治之国家……同一政治,必民之多数以为可者,方著为令”。这一事件

A.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
B.推动了国人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的更新
C.推动学校教育内容开始突破传统经学典籍
D.反映了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在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中最根本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本杰明·富兰克林1754年绘制的政治漫画,讽刺当时北美殖民地的状况。其意图是号召北美殖民地

A.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B.团结起来以实现独立
C.组建统一的联邦政府 D.成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因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在这里,该学者强调

A.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C.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相互借鉴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 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

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
B.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
C.二战后美苏冷战
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桓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材料不能反映当时

A.社会分工更加细致 B.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政府强调规范社会秩序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观应在谈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时说:“今之自命正人者,动以不谈洋务为高,见有讲求西学者,则斥之曰名教罪人、士林败类。”下列选项不能为此话提供依据的是

A.驻英公使郭嵩焘在日记中承认西方文明有超过中国的地方,日记被奉旨毁版
B.为“徐图自强”而创办的天文算学馆第一次招生时,“正途投考者寥寥”
C.据《东西学书录》统计,到1899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共出书126种
D.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因奔父丧,乘坐了外国的小轮船,几乎被顽固派开除省籍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A.股票是公有制的产物
B.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单一性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D.建国后我国一贯实行股份制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中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样婚礼的原因不包括

A.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C.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①农民②工人③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是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B.金融市场被扰乱
C.失业人口增多
D.民主制度遭破坏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D.对工农联盟及农业发展的认识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美国开始了“新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
B.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第三次领导人会晤在三亚举行。“金砖国家”被广泛运用与描述全球经济实力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转移的情况。“金砖国家”的出现和发展

A.说明这些国家的实力已领先于其他国家 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C.说明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五国鼎立的局面 D.标志着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某评论家曾撰文称赞:曹雪芹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主要相似点是

A.批判现实的百科全书式著作 B.宣泄对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
C.揭露金钱至上的罪恶与丑陋 D.揭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命运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模式(百日维新)——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晴的留学热潮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创业立业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普朗克的量子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开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二:“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在制度构建上,“罗马的政府是十分完善的,因为自从它产生以来,它的制度就足以使或是人民的精神,或是元老院的力量,或是某些高级官吏的威望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罗马共和国还设立了监察制度,监察官每年都要检查一个共和国当时实际情况,这样就把人民分配到不同的特里布(部落,古罗马的行政单位)里面去,以便使保民官和野心家不能操纵选举,使甚至人民自己也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提出“软实力”概念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启示之四》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 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认为罗马法之所以促使罗马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简述其思想在18世纪的实践情况。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环境又不是和他不适,他这几年来的发育已经可观,难道还怕他会养不活不成,养活了还怕没有出息吗?只求国民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荐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中华民国前十年发展的观点。
材料二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到: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说明:上图为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52—198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在时期Ⅱ所呈现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
材料三  下图是1950年欧洲复兴计划宣传画。下方的等式意思是:欧洲复兴计划=和平+工作。画面上有一桥梁——由与计划相关的欧洲各国的国旗组成桥梁,连接着美国和欧洲。

(3)请结合史实谈一谈对这幅宣传画的寓意的理解。
材料四 中国、印度和某些西欧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图)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肯尼迪对中国1980—202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上图预测的理由。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的进程就是一部人类不断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
第十七条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材料三:“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     
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联合国宪章•序言》(1945年10月)
材料四:1999年1月,美国以武力强迫科索沃冲突双方依美国的方案到法国的朗布依埃进行谈判。谈判中,南联盟表示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这一涉及南领土主权的条款不能接受。谈判最终破裂,北约于是迫不及待地对南联盟动武。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科索沃战争的规模虽属局部,但影响却十分深远。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受到了粗暴地践踏,联合国的权威大大受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危险先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恣意妄为。
------肖璞 一兵《科索沃战争告诉世界什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卢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亚里斯多德当然是对的”?
(2)材料二是如何阐明“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人权问题国际化”,试结合两则材料对此作出简要评价。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
材料三 (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了商鞅变法的条件?
(2)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赦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 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递合众国总统,由总统审批。倘若……该议院的议员以三分之二仍然通过法案,该法案成为法律。
第二条: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 总统有权缔结和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大使。最高法院的法官……
第三条:第一款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即总理)、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反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有何残余?
(2)请指出材料二、三两部宪法所反映的共同原则,并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知识来具体说明这种原则。
(3)材料二、三两部宪法关于总统的权力的规定有何不同?请根据当时中国的形势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