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________。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_。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________。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________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5)上述事实说明, 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容易受到破坏。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全部是捕食关系
B.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储存有最多的能量
C.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与植物的呼吸作用,碳就完成了全球化循环
D.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决定着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B.猫头鹰和黄鼬都捕食田鼠,猫头鹰和黄鼬有竞争关系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植物枝叶腐烂后其中的矿质元素归还土壤中,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范畴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列食物链中:若食物链中无小鱼,而大鱼以小甲壳动物为食,则大鱼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直接后果是(  )

A.乙种群数量增加
B.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丙种群数量减少
D.丁种群数量增加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的价值
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病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来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野生玉米,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这一事实说明了野生生物的(  )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科学研究价值 D.潜在价值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可以得出的合理解释是(  )

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我调节平衡的能力
B.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平衡能力一定很小
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
D.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然牧场的一小片区域被作为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人们用网把留种区罩了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区的草几乎被虫吃光,而其他区域却安然无恙。此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A.食草昆虫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
C.草原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
D.牧草的种类单一会导致害虫的大发生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鸟作出隐蔽反应。从信息分类角度分析,亲鸟的报警鸣叫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对信号刺激的反应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如果能量输出长期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那么这种情况最可能是由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

A.长期低温 B.连续阴雨
C.植被破坏 D.品种退化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的图解,正确的是(  )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3·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效率为5%~10%
B.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沿食物链传递
C.能量流动的起点是草食动物的同化作用
D.能量流动始终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
(2)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生物,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
(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 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kg。
解析:(1)本食物网由四条食物链组成,其第一营养级为戊,第三营养级分别为甲、乙、丁。
(2)甲既捕食己又捕食戊,己也以戊为食,因此甲与己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应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全面审视这一问题。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4)流经丁的食物链有三条,即①戊→庚→丁;②戊→甲→丁;③戊→己→甲→丁,按题意,丁增加10 kg体重应消耗50 kg庚和50 kg甲,则庚应消耗500 kg戊,甲除直接消耗250 kg戊外还需通过己消耗2500 kg戊,三项合计为3250 kg。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动关系的示意图,看图回答[图中△为有毒物质的浓度,单位是ppm; 其余数字表示能量,单位是:kJ/(cm2·年)]。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千焦/厘米2/年。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由B到C传递效率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_______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_______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特点。
(4)图中无机物箭头是指________和CO2等物质的流通过程。图中D是________,通过它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的碳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D在物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6)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于________中的有毒物质经________浓缩,因此________越高的生物受害越大。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萍——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萍——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________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稻——萍——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进行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________和________,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B.实现废物资源化,能量循环利用
C.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D.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