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2020年华为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采用塑料制作柔性屏幕的5G折叠手机,塑料属于( )
A. |
天然材料 |
B. |
金属材料 |
C. |
合成材料 |
D. |
复合材料 |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
B.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C. |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
D. |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
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
A. |
水银--Hg |
B. |
酒精--C 2H 5OH |
C. |
生石灰--CaO |
D. |
熟石灰--CaCO 3 |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Ne:表示氖气 |
B. |
C 60:表示60个碳原子 |
C. |
2N:表示2个氮分子 |
D. |
Fe 3+:表示3个铁离子 |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
B. |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
C. |
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
D. |
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
钛和钛合金是制造飞机的重要材料,钛酸亚铁(FeTiO 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2 |
B. |
+3 |
C. |
+4 |
D. |
+5 |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
B. |
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
C. |
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
D. |
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中含有一种名为绿原酸(C 16H 18O 9) 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绿原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
B. |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g |
C. |
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D. |
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 |
B. |
工业上,常用过滤法、沉淀法和中和法等方法处理污水 |
C. |
钾肥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强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
D. |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 |
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客观事实相符,且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H2O2H2↑+O2↑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C.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H2SO4═FeSO4+H2O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下列有关硫酸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
组成:硫酸溶液中H +和SO 4 2 ﹣的数目相同 |
B. |
性质:能与CO 2、SO 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
C. |
用途: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 |
D. |
生产:含硫酸的工业废水,用CaCl 2处理后直接排放 |
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
X、Z、Y |
B. |
X、Y、Z |
C. |
Y、X、Z |
D. |
Z、Y、X |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无色溶液中:K+、Na+、SO42﹣、MnO4﹣
B.酸性溶液中:Mg2+、Na+、SO42﹣、Cl﹣
C.pH=11的溶液中:Zn2+、Ba2+、NO3﹣、Cl﹣
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K+、NH4+、SO42﹣、NO3﹣
一瓶含有Na +、Cl ﹣、OH ﹣、CO 3 2 ﹣的溶液,现仅用一份样品溶液,选用下列提供的试剂与操作,逐一检验出其中的三种阴离子,正确的顺序是( )
①过滤
②滴加足量AgNO 3溶液
③滴加足量Ba(NO 3) 2溶液
④滴加足量Mg(NO 3) 2溶液
A. |
②①③①④ |
B. |
②①④①③ |
C. |
③①④①② |
D. |
④①③①②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
B. |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C. |
Na +、Cl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
D. |
一定温度下,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增加 |
现有一瓶含杂质的碳酸钠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判断该固体的组成成分,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然后再往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不断搅拌,烧杯中的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B.B点对应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钙、硫酸钠
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H +、Na +、Ba 2+
D.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
持续防疫,化学助力。
(1)起床后,强身健体。晨跑时远远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 。
(2)上学时,佩戴口罩。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午餐时,合理膳食。若午餐食谱是:米饭、炒鸡肉、骨头汤。该食谱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 。从营养均衡上看还应补充的食物是 。
(4)放学后,消毒杀菌。用于教室消毒的过氧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4O3═2C2H4O2+X↑,则X的化学式为 ,。
(1)据报道,今年第一季度,南宁市成为全国省会城市的“水质冠军”。以下措施,你认为有利于爱护水资源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全民提高节约用水意识
B.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C.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D.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常用的方法是 。
(3)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
②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
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A的溶液由t2℃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B.在t3℃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A溶液
C.t1℃时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C=B>A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B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信息,根据所给信息按要求填空。
(1)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写出8号元素的离子符号 。
(3)写出由五个原子构成且含有10个质子的分子的物质是 (写名称)。
(4)由原子序数为8、11、16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是 (写化学式)。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
(1)图1和图2分别代表碳的两种单质,图2代表的物质是 (写物质名称),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 不同。
(2)从微观角度分析,图3中过程①表示 的过程,写出图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中只含两种元素,D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回答:
(1)物质D的名称是 。
(2)D→A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3)B—F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4)物质C所属物质类别是 。
(5)写出G→B的化学方程式 。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CO2的排放,目的是为减缓 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
(2)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 。
(3)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 的排放。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即可恢复正常的淡蓝色火焰。
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加热室”发生的主要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电解室”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 (写元素符号)。
(3)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4)写出氧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取47.4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①仪器名称是 。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2)用装置F和装置 (填序号)收集并测量O2体积,实验时气体应从装满水的装置F中的导管 (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NH3)。若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物质 |
氢氧化钠溶液 |
硫酸钠溶液 |
碳酸钾溶液 |
硝酸银溶液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产生气泡 |
产生白色沉淀 |
能否反应 |
能反应 |
不能反应 |
能反应 |
能反应 |
【提出问题】对于上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试管中,振荡 |
溶液呈无色 |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 |
②向步骤①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
溶液呈无色 |
【分析讨论】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说明理由: 。
【总结提升】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思路可以是:
(Ⅰ)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
(Ⅱ)验证 是否消失。
【拓展迁移】(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实质是 。写出另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 。
(2)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有
种情况,具体的溶质组合情况分别是 (填化学式)。